网红“杀鱼弟”喝百草枯,走红为何难改命运?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周宇晗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8月08日 20:50:56
如果不能正视随迁子女群体的特殊性、对症下药,那么个体的走红将只是一枚投入深潭的棋子,激起短暂的水花却又终归沉寂。
苏州官渎里农贸市场的“杀鱼弟”孟凡森又走红了。相比八年前在自家水产店用熟练的杀鱼技巧和犀利的眼神征服一干网友,这次他走红的方式异常惨烈:在一次买卖过程中,因售价问题与父亲发生争执后,他一气之下喝下了农药百草枯。
一次小小的争执,或许是导火索,却不足以成为寻死的原因。背井离乡谋生的同时还要照顾体弱的父母和未成年的5个弟弟妹妹,这个年仅17岁的少年身上担负着太多的压力。这种压力似乎很难纾解:在鱼摊上度过童年和少年的他,成长轨迹本身就脱离主流社会的规划,人际关系也十分狭隘。而文化程度不高的父母,奉行打骂式教育,忽略与孩子的沟通,习惯粗暴地处理亲子关系。这次冲动的自杀,更像是他的发泄与反抗。
“杀鱼弟”是随迁子女的真实写照,但他又是特别的,网络带来的走红,曾给了他改变命运的机会。在成为“网红”后, 水产店更名为“‘杀鱼弟’水产”,营业额也大大提升,而他本人则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重回课堂,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可没过多久,因为跟不上学校节奏,他又重新回到了水产店。
“杀鱼弟”的故事告诉我们,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的适应问题,光靠原生家庭教育和普通的学校教育难以解决。“读书无用论”观念怎么改变?薄弱的知识基础如何弥补?与同龄人的情感纽带如何建立?家庭的亲子关系如何改变?……他们在适应期间面临的种种阵痛和迷茫,向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制度帮扶必不可少,精神关怀却也尤其重要。引导他们在心理上对城市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激发他们改变现状、追求新生活的主动性,才能真正改变他们的命运。
当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为城市化奉献着自己的力量,他们和他们的子女也应拥有享受现代生活的权利。如果不能正视随迁子女群体的特殊性、对症下药,那么个体的走红将只是一枚投入深潭的棋子,激起短暂的水花却又终归沉寂。
标签: 水产;杀鱼弟;争执;孟凡森;农贸市场;眼神;子女;亲子关系;售价;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