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炎值”爆表之下 给“蹭凉族”多一些选择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钱振霄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10日 08:12:25

更多

在保证公共交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人借地铁站乘凉,这两者之间并不是不可兼得的,但由此产生的管理成本如何处置,这才是人们的争议点。

3.jpg

  一组关于杭州地铁翁梅站蹭凉族的照片,让人感慨良多。“炎值”爆表之下,找寻一出清凉地,这更像是一种本能。只要不影响周遭环境,人们也无需对蹭空调的行为说三道四。

  面对近年来出现的地铁蹭凉一族,不同地方的管理部门却采取截然不同的态度。有些地方曾明令禁止地铁站纳凉,在舆论求情之下,还是选择了网开一面;也有一些地方一开始就不拒绝蹭凉一族,但久而久之,各种不文明的现象也慢慢滋生。

  有时候,人就该换一种角度看问题,多些感同身受就多些不同的看法。我也常常目睹地铁站的蹭凉一族,那个场景下,让人难忘的其实是那些笑容,尤其是孩子的,这是最纯粹的、发自内心的笑容。我想,若不是有万般无奈,谁会愿意长时间依靠地铁站的冷气乘凉?公平地说,有些纳凉群众的文明与素质“课程”确实还得补补,但与其一味居高临下地批评,不如多些理解,多些引导。

2.jpg

  很理解一位网友的观点:“这件事让管理者为难,不让他们蹭凉会受良心谴责,让他们蹭凉又会影响市容。”两难的处境恰恰直指问题的实质,即有限的资源下,个人权利和公共利益之间该如何权衡。按理说,在保证公共交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允许一部分人借地铁站乘凉,这两者之间并不是不可兼得的,但由此产生的管理成本如何处置,这才是人们的争议点。这也意味着,如果能够投入更多管理力量,制定更为详实的车站功能区域划分,合理圈定一定的纳凉区域,并布置更多配套设施,是不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不文明现象?

  此外,我们也不妨想想,为什么称这一类人为“蹭凉族”,而不是“乘凉族”?一字之差,除了表面上带着些薅羊毛的味道,也指出了另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不少地方,我们的公共服务资源依然稀缺。

  联想到今天看到的另一则新闻,某地派出所办事大厅呈现冰火两重天的状况。工作人员在玻璃窗口内吹着空调,排队的办事群众却在大厅内冒热汗,因为大厅内等候办事的区域没有装空调。尽管是个例,也反映了一种现象:因为服务意识缺失,现有公共空间中依然存在大量被闲置的公共服务资源。试想,如若行政服务大厅这样的场所能增加纳凉服务,岂不是更好?


标签: 空调;地铁站;杭州地铁;翁梅站;纳凉;公共服务;影响;乘凉;笑容;冰火两重天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8/W02018081028844574415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