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解打车难 监管更需刚柔并济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程永高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8月06日 09:00:32
政府部门主导、平台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成立具有第三方监督性质的多方治理职能机构,是网约车监管实现安全与发展齐头并进的长远之道。
进入八月,网约车监管新政出台两周年了。连日来,随着执法力度加大,北京等地打车难卷土重来,群众出行颇受影响,成为社会焦点。
说打车难是监管的错,肯定有失偏颇。不过,每次执法力度加大时,总伴随着打车难加剧,还是能够说明问题。一是现有监管规则下,网约车中违规运营比例不低;二是监管已历两年,效果仍不理想,显然存在调整空间。网约车,中央到地方一直以来都是大力支持。当下,各级网约车监管部门,如何实现加大对非法营运打击同时又不激化打车难,需要担当更需智慧。
打车难,不能用非法营运来缓解。最近的打车难风波,北京属于风口浪尖。下雨天总叫不到车,北京南站变北京难站,市民怨声载道。于是,很多人将打车难与北京7月1日开始的网约车专项治理政策、行动相关联。需要指出的是,不管是无关联还是实际上确有消极影响,严打网约车非法营运是合法合理的。两年来,在全国各地的类似专项治理,也是科学的。市场经济法治环境下,任何行业、企业都不能触及扰乱市场秩序、城市安全、市民合法权益底线。
严监管,也需与时俱进更精准。目前,全国201个城市地方政府出台了网约车监管标准,宽严不一。应该说,监管落地以后,我国网约车市场整体向上向好明显。当然,不同地方不同准入门槛,各地网约车生态也良好或艰难。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出于城市形象和管理等考虑,对车辆、司机户籍严格规定。这样做固然有合理性,但严苛细则让网约车供给减少。有北京户口、买得起新车的司机,有几个愿意开网约车呢?于是,当遇上严格执法,日常活跃却在门槛之外的大量网约车就不敢出门了,打车难也就随之而来。便捷、共享出行,显然监管还需为此优化。
监管创新,呼吁更科学化、民主化。一项好的公共政策,会最大限度符合公共利益。对网约车业态进一步的监管创新,应更积极拥抱市场和民意。缓解打车难,是关键民生小事,政府理应有所作为。好在,许多城市出台的细则都注明是暂行办法,如此不少地方政府也在积极酝酿调整。例如,芜湖、兰州、泉州等地,大幅放宽车辆年限、轴距等要求,杭州在全国首先推出巡游出租车和网络预约出租车从业人员“两证合一”。显然,改变有利于增加网约车供给。然而,新的改变,会否产生新问题呢?同时,非法营运打击,仍需强化。
网约车监管是动态的,长远看应建立多方参与的监管机制。政府部门主导、平台企业、社会机构和公众共同参与,成立具有第三方监督性质的多方治理职能机构,是网约车监管实现安全与发展齐头并进的长远之道。
标签: 车难;监管;非法营运;执法;群众出行;卷土重来;新政;影响;焦点;出租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