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要对“童星骗局”斩草除根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谢军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8月30日 19:46:29

更多

VCG41N905559596.jpg

  “想要成为童星?姐姐先通过视频帮你测量下三围。”近日,由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张某某猥亵儿童一案,依法在龙湾区法院开庭审理。被告人张某某犯猥亵儿童罪,依法被判处3年6个月。据了解,此案是浙江省首例网络裸聊猥亵儿童案件。(《法制日报》8月30日)

  伴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犯罪手段也层出不穷。而面对网络空间的潜在风险,未成年人因安全防范意识薄弱而猎奇、娱乐心理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近年来,伴随着越来越多少年儿童想成为童星,不少网上专门诱导儿童及青少年从事色情活动的机构,也将关注焦点转移到年龄多在在10至15岁之间、有着明星梦的花季少女身上。他们以在网上组织未成年女孩参加选秀、选美、童星等活动为借口,骗取女孩裸露隐私部位乃至做出不雅动作的视频,并在地下淫秽市场传播以牟取利益。

  事实上,“童星招聘”骗局早已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严重侵害了被害人的身心健康,也为他们的未来埋下隐患。未成年人的心智不够成熟、辨别及抗干扰能力差等特点易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掉入他们设计好的色情陷阱。同时,不法分子传播这些色情物品,也冲击下游受众尤其是未成年人的道德认知,甚至扭曲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近年来,未成年人在各种网络平台触及色情信息而遭受财产与精神损失的案例层出不穷。特别是正处于叛逆期的未成年人,在好奇心的驱动下误看了色情内容,接受错误认知,沉湎其中并将其奉为圭臬无不可能,甚至步入违法犯罪的歧途。

  为了斩断“童星骗局”背后利益链,监管部门要对童星诈骗依法整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不法分子骗取未成年人裸照乃至不雅视频的行为,严重侵害了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尊严,在民事上构成侵权的同时,也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甚至涉嫌刑事犯罪。因此,对于骗取未成年人裸照或者不雅视频的行为,不管行为人实施暴力、胁迫与否,还是被害人同意,只要其对被害人实施的威胁行为达到法定情形,相关部门就要依法追究行为人的相关法律责任。

  虽说网络空间氛围在相关部门多轮涉黄整治下有所改善,但色情毒瘤依然不断变化马甲,游走在监管盲区。而“童星骗局”作为网络色情产业的变种,无非是在“童星招聘”外衣下开展违法犯罪活动。可见,这种诱骗未成年轻人暴露自己的隐私部位的行为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也触犯了猥亵儿童罪。我国刑法对于这类犯罪从重论处,而行为人用变换马甲等方式逃避监管与打击,严重挑战法律和社会道德底线,必须坚决依法从重打击。

  也许有人认为,少年儿童向陌生人展示身体隐私部位是急于出名的焦虑心理驱动所致。其实,花季少女半推半就下被人拍下不雅照片或者视频背后,所射出的是少年儿童性教育缺位。家庭、学校过度掩盖及压抑性教育不仅没有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助长了少年儿童好奇及叛逆心理。所以学校、家庭要切实担当起对孩子的保护与教育责任,对少年儿童生理教育方面补课。

  根治“童星骗局”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性工程,行政、司法等部门要为未成年人筑起隔离不良信息防火墙,也要打通守护纯净网络空间的监管与惩罚双通道。只有对不法分子施以严刑峻法与高额处罚,才能对其产生威慑作用。同时,针对涉黄社交平台屡打不绝的现状,网络平台把好底线、守土有责,重视与畅通公众举报渠道;学校、家庭也要积极参与,大家共画童星骗局同心圆,从而营造让以色情为卖点的网络社交平台和个人不敢涉黄、不能涉黄的网络生态,让黄流远离孩子的世界。

标签: 童星;未成年人;猥亵儿童;视频;少年儿童;骗局;浙江省温州市;法院开庭;法制日报;首例网络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