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禁止学生带手机 不如禁掉不良信息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张全林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23日 11:30:35

更多

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使用手机、避免“手机控制”,关键还要从源头解决。

1.jpg

  近日,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引起网友对于幼儿园中小学禁手机的讨论。未成年人带手机入校该不该管,七成受访者希望禁手机。(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禁止幼儿园、小学和初中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是担心孩子们沉迷于玩手机,既伤眼睛又耽误学习,其出发点是为孩子们好。但手机作为科技转化品,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的产物,是人体视觉、听觉等联系外界功能的拓展工具。它的面市是为了帮助人类,一味地拒绝亦未必合适。

  科学技术历来是双刃剑,用得对头,可以推进文明前行,用得不是地方,就成为“害人精”。手机作为科技文明的产物,亦情同此理。正确的做法,恐怕不是拒绝,而是扬其长、避其短,让它老老实实为人类服务。

  手机既是一个娱乐工具能玩游戏,又可作为学习工具帮助学习。如果使用得当,岂不是好事一桩。带不带手机,应在传统学习和新媒体学习方式之间,利害权衡、趋利避害。手机可以帮助学生查阅资料、克服学生学习的客观性差异。比如布置一些线上作业,学生在完成过程中会感到很有意思,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

  实际上,要禁的也不是手机,而是手机里的不良信息。手机就像一个洗澡盆,需要泼掉的是脏水,而不是里边的婴儿。那些容易成瘾的手机网络游戏、邪恶动漫、不良小说、互联网赌博等才是影响学业、造成学生行为失范、价值观混乱的罪魁祸首。

  防止学生沉迷于手机仅仅靠“堵”,恐怕是不行的。如何引导孩子健康使用手机、避免“手机控制”,关键还要从源头解决。现行的网络游戏管理在防止“网瘾”方面,缺乏强制性要求。如实现用户实名制、建立游戏分级制度,这些有利于管控的硬措施,仍然缺位或者执行不到位。移动网络对于普通生活的无缝连接、更加随意的内容展示和设备极易获取的特性,客观上要求有更多的强制性手段来加以把控。

  解铃还须系铃人。对未成年人使用移动通讯设备的疏导,重在加强管理设计,构建以技术手段为基础、行政管理为补充的制度架构。建立和完善有害应用识别、未成年人专用设备设施供应、选择性宵禁和上网时间提醒等制度体系,实行手游市场实名制以及限时功能全覆盖,形成政府主导,家庭、企业、学校、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共治的良性格局,才是解决问题的治本之法。

标签: 手机;未成年人;幼儿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儿童青少年;受访者;意见稿;近视;中国青年报;实名制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8/W0201808234110877266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