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丨法治为社会正义扬帆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谢军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03日 07:33:01
人民群众在参与本案定性讨论过程中,对正当防卫这项长期处于模糊地带的法律概念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也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更深入人心。
连日来,备受舆论关注的昆山反杀案终于定谳。江苏省昆山市公安机关发布通报,于海明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警方将依法对该案予以撤销。通报回顾了案发缘由、经过及结果,对案件定性和理由释明也翔实而充分。昆山警方对于该案的及时处理,回应了民众朴素正义的诉求,也为今后同类案件处理树立了标杆。
任何案件定性都应当以理性的法律为基础,用证据证明的客观事实来说服案件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在本案中,尽管过往劣迹斑斑与本案认定关系不大,但其违规在先、继而借酒行凶已致使他人生命安全处于危险状态。而刘海龙所实施的这种不法侵害行为也表现为一个持续过程,即便刘海龙被致伤也并未有放弃伤害迹象,所以于海龙的人身安全一直处于刘海龙暴力威胁之中。从昆山警方通报来看,全文从法律角度对事实认定作了说明,法条引用、行为还原及行为分析,有理有据通俗易懂,较为完整地对该事件认证正当防卫的原因进行了充分解释。相反,如果公安机关认定刘海明防卫过当,将违背法律规定不说,也致使公众在遭受侵害时不能探底自身权利边界。
其实,本案之所以引发舆论关注的背后,也折射出公众对自身合法权益的在意。透过本案,人民群众看到了穷凶极恶的犯罪分子被杀的正义逆袭,但对公民个人进行自力救济而衍生的动辄得咎依然令人担忧。换言之,人们之所以关注刘海龙是否有黑恶前科,缘于人民群众对黑恶势力深恶痛绝,更体现人民群众对社会环境安全诉求。当前,人民群众面对防卫过当事件频发,而就如何举起正当防卫这项古老权利之剑所产生的困惑,也让受害群众不敢防卫、不愿防卫,这无疑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更加胆大妄为、有恃无恐。
相信本案将使正当防卫摆脱僵尸条款窠臼,切实发挥对潜在违法犯罪分子应有的威慑作用。公民个人对于自身及他人的生命、健康及财产等权利遭遇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可以依法采取正当防卫手段予以反击,而司法机关也可以据此范例认定正当防卫行为,对权利相关方就法律有关正当防卫规定进行释明。特别是公众对于本案舆论宣传与传播,也推动正当防卫这一刑法条款得到广泛普及,为今后司法领域应用提供了有利的舆论范围。
“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让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刑事案件作为法治建设试金石与法治进程标杆要求,刑法所蕴含的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在辐射犯罪人权利保障的同时,也要关注被害人权利的救济与保障。事实上,本案定谳并非公安一家所能独断,这其中也涉及到检察机关。也许人们对该案还有这样或者那样的疑问,但本案无论是事实认定还是程序正义都令公众信服与认同。
“正义不会迟到,好人不会蒙冤,就是法治社会。”面对本案中人性恶及血淋淋的现实,法治用程序艺术展现出新的天堂和人世,给无助者以抚慰,还受害者公正。而法治作为精神信仰所传递的正义力量,也让人们在内心确信正义绝不缺席。特别是在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人们对法治的信仰不断增强,而法治是社会正义守护者的理念更深入人心。此外,法治的进步离不开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在参与本案定性讨论过程中,对正当防卫这项长期处于模糊地带的法律概念有了更为具体、深刻的理解,也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更深入人心。而人民群众对司法体制改革所带的获得感、满意度,也增强了人们对于法治的敬畏。
至此,本案已画上句号。愿法治抚平所有受伤的心灵,让被害人对追求美好生活重新起航。而对于社会公众,不应对个案的情绪而影响参与法治建设的脚步。每一次热点事件都是一堂全民普法课,更是推动法治建设的契机。希望法治所传递的正能量为社会正义扬帆,让信仰法治成为社会公众的良好习惯。
标签: 正当防卫;正义;刘海龙;人民群众;法治;昆山;舆论;诉求;标杆;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