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丨黑车不宁 监管亮剑须常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程永高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26日 19:35:47
主动平衡运力供给,探索使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更多合法合规车辆无缝对接乘客打车需求,从根源上压缩违规车生存空间。
湖州高铁站,出租车司机拒载、挑客现象严重;海宁高铁站,每天三四十辆黑车活跃。连日来,本报记者在多次暗访中发现:部分高铁站打车乱象,监管不力成为重要原因。
暗访可以证实,出租车乱象、黑车猖獗在两地已是常态。在湖州高铁站,记者三次暗访,只遇到两个小时秩序井然;出租车进站后不排队候客,而是直接下车四处揽客。在海宁高铁站,乘客刚出站就会被多名黑车司机围堵。与正规出租车司机发生冲突,监管来了就捉迷藏,不少黑车司机就是混不吝,似乎无人能制。显然,这样是有诸多安全隐患的。首先,出租车纷纷拒载、挑客,就会导致许多乘客不能及时打到车,或者被迫用高价打车、被绕路。其次,多辆出租车在人流密集处违停,影响通行不说,还可能发生事故。至于海宁的黑车,本来就没有营业资格,除了乱揽客危害,运营安全隐患更多。高铁是城市形象的窗口,打车乱糟糟,也是在给城市抹黑。
这些出租车、黑车司机,为何敢屡屡违规?一名黑车司机的“守规矩、有默契”道出了天机。是啊,长期下来,既然基本不查处,那司机还怕什么,自然就是随心所欲了。高铁站运管部门也诉苦,明知乱象就在那里,可是执法力量不足嘛,只能偶尔查一下做个样子。连执法规律都被司机摸清了:你查我就收,你走我就乱。这样配合下来,监管部门倒是眼不见为净了,可职责所在呢?记者正常上班时间连续8次拨打监督电话,还是始终无法接通,这不是不作为又是什么呢?
办法总比困难多,监管须常亮剑。客观而言,只要乘客打车难不解决,黑车很难完全禁绝。地级市、县级市的高铁站客流相对较小,大幅增加运管执法人员也不现实。但是,不能禁绝不代表不能控制,监管效率也有更多潜力可挖。一是严执法,笔者曾多次深夜在杭州东站到站乘坐出租车,等候时间从几分钟到一两个小时,出租车和乘客从来都是安安静静排队上车,看不到任何网约车乃至黑车。为何?除了从入口拦住非出租车,候车处还即时滚动播报出租车违规及相应处罚信息。尽管人流密度和执法力量不相同,但因地制宜提升监管效率是可行的,关键是担当和用心。只要违规就被罚得叫苦不迭,又会有多少司机愿意冒险呢。其二,主动平衡运力供给,探索使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让更多合法合规车辆无缝对接乘客打车需求,从根源上压缩违规车生存空间。
标签: 黑车;打车;出租车;海宁;出租车司机;暗访;拒载;黑车司机;监管;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