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开除同性恋教师,是好教育还是坏教育?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刘雪松    责任编辑 周宇晗
2018年09月30日 12:25:51

更多

教育的偏与不偏,不在于将所有不符合主流的事物都赶尽驱绝,而在于提供包容的健康环境、塑造积极的健康心态。

1000.jpg

  在幼儿园工作了将近10年的山东教师明珏,因为同性恋身份在家长前曝光,被校方开除了。日前,明珏向青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庭递交申请书,并在庭外手举标牌——我教导孩子要诚实,所以我无法说谎。我是同性恋。

  同情心顿时袭来。网上对于校方的批评声如涛声一片。作为国内同性恋教师劳动权益第一案,校方从法理上,确实没站住脚。但网友的批评要点并不在此,而在于诚实人品、教学水平跟性取向相比,谁更重要。

  网友的出发点是包容心,自然是务实的。这应该出乎了校方的预料,因为校方也是“务实”的。校方的务实来自家长的压力。这就导致了直接相关的人群与间接旁观的人群之间,完全不同的价值判断。

  在轻易下结论之前,不妨先想想:假如这位同性恋教师,教的是你的孩子,你是赞同还是反对校方的开除决定?这一定是比敲敲轻松的键盘更沉重的话题。

  从网友发表的观点来看,不管由衷程度如何,几乎一边倒地反对开除声,传递了整个社会倾向于包容不同性取向的理性声音。这是难能可贵的社会进步。但是因为这个首案,出现在教书育人的岗位,却也是需要慎重看待的。这也是这起案例引爆社会关注、引发激烈冲撞的原原因所在。家长和学校最大的担心是,这位教师如果继续留在岗位上,会不会影响受教育的孩子将来的性取向。这种担忧,也是可以体谅的。

  实际上,这是一个操作层面的话题。被开除的这位教师,因为在朋友圈“宣示”了同性恋的性取向,这等于将这一相对“另类”的性取向,告知大众了。别的职业、身份的人这么干,今天可能不会有太多的异议。但教师作为影响下一代的特殊岗位,能不能这么干,确实值得讨论。这是没有把自己的孩子交到这位老师手上的人们,很难体味到的纠结。

  明珏是个诚实的老师,很好。但特殊的性取向,作为个人隐私,是否一定要诚实地告诉孩子们?诚实用对了地方,是品质;用错了对象,则是不当。

  从校方的操作来看,以性取向作为开除这位教师的理由,也值得商榷。既缺乏法理依据,也与今天社会更包容的大氛围构成了冲突。如何既尊重法理、尊重劳动者权益,又尊重情理、尊重直接相关的家长诉求,这在处理的方式上,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项选择题。但必须肯定的是,把性取向特殊的人群视作洪水猛兽时,孩子们从小得到的不是包容的教育,而是排斥,是人群可以相互歧视的不健康心态。反过来,在包容但不歧视的群体环境中成长,孩子们受到的引导是正向的,得到的教育是健康的。

  教育的偏与不偏,不在于将所有不符合主流的事物都赶尽驱绝,而在于提供包容的健康环境、塑造积极的健康心态。因此,因为一名教师的性取向特殊便开除,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包容心的压缩。学校和家长以为眼不见为“净”了,但完全有可能在孩子们心中留下阴影,留下对未来成长环境的怀疑。

  正是因为教育岗位很特殊,更需要教育机构用更加广阔的视野、更高的包容境界、更具人性的行为,处理好教育过程中的每一个案例,使之成为孩子将来塑造正确价值观的范本。“宣示”了同性恋身份的教师是否适合继续任教,可以通过技术层面进行更妥善地分析和操作。当事的校方,如果能在处理这件事情时投入更多的思考和精力,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未尝不能让孩子、让社会看到教育机构对法理的尊重,对人与人性的尊重。而这,才是教育最终想抵达的境界。

标签: 校方;孩子;开除;教师;同性恋;取向;家长;同性恋身份;法理;人事争议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9/W02018093044219001478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