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深评丨课外培训班也是种懒人经济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9月29日 17:31:12

更多

家长懒人心理促生的教育类懒人经济,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新经济”。

u=1442755217,477968564&fm=11&gp=0.jpg

  浙江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整治校外培训乱象”专题重点提案办理座谈会上,有位叫陈妙的小学生发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泡在培训班里的小学生并不爱培训。

  根据陈妙小朋友所说,自己从幼儿园开始就泡在培训班里,从美术、舞蹈类的兴趣班慢慢变成语数英科类的学科培训班,到现在还保持着六七个培训班的高频。这番“诉苦”跟我们对身边孩子的观察出入不大,不久之前,杭州时代小学的校长唐彩斌做过一项调查,全校周末有三个培训班以上的孩子占到50%,5个及以上的也大有人在。有感于本校孩子上的课外培训班太多,校长不得不管起了“家事”,在给孩子家长的信中表明,对于周末课外培训班在3个及以上的家庭,学校将组织家长约谈。

  孩子不想上,学校不让上,报这么多培训班难道就是家长想要的吗?广州最近发生一则趣味,位于城市核心地段的一间据说全程最贵的夜总会,最近成了教育机构学而思的教学楼,有网友表示原来人均消费1万左右,改成辅导班依旧是人均消费1万多,依然是“贵族”消费。虽为笑谈,却道出了家长的无奈,很多经济收入一般的家庭,都在勉力维持孩子高昂的课外培训班费用,用家长的话来说是“家里没个上学的,都不知道现在培训班有多贵。”

  既然孩子、学校、家长三方都不想报班,为何课外培训班还如此火爆?有一个角度值得一聊:培训机构充分利用了家长的从众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和攀比又源自对教育舍难求易的懒人心理。所以培训班经济跟现在大行其道的外卖经济、跑腿经济、电商经济一样,本质上也是一种懒人经济。

  不信你问问,绝大多数家长谈及报班缘由时,都会回答“别人家的孩子都报,我家孩子不报怎么行”“不报班我家孩子跟不上怎么办”“别人都在抢跑,我不给孩子报就是不负责任”......只要稍作检视,就会发现这类理由站不住脚。培训班越多并不表示对教育越重视,有时反而适得其反,比如唐彩斌校长发现,有的孩子为了赶培训班,学校作业都没时间做,他称之为“零食吃多了,连主食就不好好吃了”,“那些杂乱琐碎的知识正取代孩子们对感兴趣事物的好奇和想象”。

  教育没有捷径可以走,也不存在同一套标准模式,只有亲自去付出爱和陪伴,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式,才能尽到合格父母的责任。用培训班填满孩子的课外生活,让有的家长产生一种错觉:我已经完成作为家长的教育任务了,剩下就看孩子自己成不成材了。且不说培训班并不能代替父母完成家庭教育任务,过量过度或者不适合孩子的课外培训,正在剥夺孩子正常的成长快乐,耽误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影响亲子关系的培养。

  现代社会当家长不易,各种压力扑面而来,繁琐的孩子教育难免让他们抓耳挠腮,渴望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焦虑又时时来折磨内心,这时候五花八门的培训班雪中送炭般伸出“援手”,家长的选择可想而知。但是这种下意识的选择并不一定是对孩子有利的,家长要学会在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意愿、自己的能力、学校的要求之间做平衡,合理调用可利用的资源,为孩子创造最佳成长环境。毕竟,家长懒人心理促生的教育类懒人经济,可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新经济”。

标签: 培训班;孩子;家长;小学生;浙江省政协;提案办理;想法;发声;校长;座谈会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9/W0201809296071049882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