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弄潮号丨一道“叶问”题,为何难倒一年级家长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刘雪松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10月17日 01:30:50

更多

教学上,出点难题给学生可以,但不要让家长一起为难,天天为难。

  杭州一所知名民办小学,给一年级新生布置了一道科学作业题——观察树叶,做一份12页的手写调查报告;收集一棵树不同时期的树叶,测算一枚树叶的周长……这道科学题,题目出得很好,叫“叶问”。

  有抱怨的家长调侃,我看还是改成“咋整”吧。孩子上学一个半月,字都写不了几个,要完成12页手写项目学习报告,这明摆着就是家长作业题嘛;要收集一棵树不同树叶,可树叶都发黄落掉了,到哪里找新鲜的叶子?

  对此校长和老师解释,这是“项目题”,不要求短时间上交,孩子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也可以请家长代笔,重要的是参与。

  不得不说,这道科学题,确是好题。实际上很多被家长吐槽的“奇葩题”,仔细琢磨,都是好题。但好题出错了时间段、给错了对象,就很不“科学”了。杭州这所学校布置给一年级新生的科学题,且不说“周长”这样的概念够拔苗助长了,光这拼音代替,便明显不在教学的节奏上。所以校长和老师的解释,并不能自圆其说。说到底,还是一道家长作业题。

  科学题怎么做、怎么布置,本身就是一道科学题。别的科目的作业题,也应该都有基本的普适性和教育规律的科学性。有小学一年级布置了一道“水培”题,让学生在家水培一株大蒜,然后每周都要拍一张照片传给老师,接连拍四个星期。既然老师和家长对于学生远离手机都有共识,那么这道题究竟出给谁,双方也是心照不宣的。老师明明可以让学生集体在教室里水培几株大蒜、而且明明不会丝毫打了教学效果折扣的事,又何必如此兴师动众呢?说到底,还是一些老师对教育的权威感有着盲目的自信,把家长当成了一定会听话、一定会配合的学生。

  前几天,江西吉安有几名家长未按老师要求批改作业,被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训斥道:“昨天晚上赚了几百万?”“你这样将来孩子和你一样可悲!”这番对话截屏传到网上,平时表面在老师面前表现得服服帖帖、实际上只是敢怒不敢言的家长,也有被触到痛点的感觉,纷纷借此宣泄情绪。

  可能家长不会因为昨晚没挣到几百万而觉得可悲,但这么被孩子的老师训斥着,却是真心可悲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家长,已经表现出不愿唯孩子老师之命必从的“叛逆”情绪。这不是不重视孩子的学习,也不是不尊重老师,而是觉得孩子和自己,都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给学生减负的法规,也没有得到老师的尊重。

  孩子学习,离不开学校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家庭也是课堂,但作为广义的、永恒的课堂,它与教学的课堂是有一定区别与分工的。家庭通过言传身教、通过爱的传导,让孩子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给孩子更多与课本知识相衔接的人格与性格素养,便是对学校课堂教学最好的配合。而学校课堂,如果过于依赖家长对于课本知识的介入,便等同于赋予了家长对孩子更多课堂书本知识灌输的责任与担子,既加重了家长的时间与精力负担,也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很多孩子最后厌学,都能从这种双压模式中找到原因。

  孩子成长,需要陪伴。但陪伴不一定是陪读,更不是教学任务的陪绑。家长有责任与义务,但老师没有在教学上事事都要家长一起来承担与完成的权利。教学上,出点难题给学生可以,但不要让家长一起为难,天天为难。

标签: 家长;作业题;树叶;老师;一年级;孩子;布置;新生;收集;周长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0/W02018101659118129162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