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走好,失去的过程正是蜕变的过程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钱振霄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8年10月31日 17:41:32
幸好,陪我们走过童年的“大师”们,早已在记忆里,为我们架构了一个永恒的虚拟世界。
悲情是一种容易被消费的情绪,看不见的沉默螺旋下,扰动着的是不计其数的吃瓜群众。
10月30日,寻常工作日,浙江新闻客户端的推送消息打破了平静:金庸去世。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次会不会又是不厚道的“被去世”。但朋友圈早已刷屏的“大侠走好”否定了我的怀疑。
10月25日,李咏罹患癌症救治无效离世,导演哈文一句“永失我爱”让不少人扼腕叹息。
间隔就是这么短。以至于习惯了柴米油盐过日子的我们,都觉得有些恍如隔世。于是,这两天聊养生的人多了,“点蜡烛”的也多了。拼命加班的人,对突然重视养生的人依旧不屑一顾,就好比读过金庸原著的人,天然对只看影视剧的人有一种“优越感”。
真的该质疑2018年这个年份怎么了吗?回忆一下吧,霍金、张文霞、臧天朔、单田芳……2018年离世的“大师”们,谁还没有那么些共同记忆的?
这就是一个寻常的年份。就算喜欢的歌手隐退了,读过的文章的作者去世了,看过的漫画完结了,童年也不意味着就此消逝。只不过,每一次伤感的离别,每个人的回忆碎片中就少了一块拼图,而刚好,有人喜欢拽着这点,添油加料,好让吃瓜群众安心品尝着预设的滋味,这才能让90后正在失去的话题成为热议。
悲情就这样被渲染,遗憾就这样被放大。一位逝者、一首绝唱、一句再见……形象或抽象的各种符号,都能在一瞬间,触动我们内心那句“伤离别”,这便是共情。
我们的日常何尝不浸润着“共情”的滋味?美国作家彼得·海勒斯在其纪实文学作品《江城》中有一段细腻的文字,他写道:“在山峦间奔跑的时候,我的思绪如行云流水般穿越时光隧道,驰骋在这些地方。我记起了沿着古老的密苏里——堪萨斯——德克萨斯铁路线奔跑的情形,我想起了野猪山上油菜花盛放的金色,以及利溪河那古老的廊桥。”
正是寻常生活的循环往复,让一个美国人记忆中的北美大地与相隔重洋的四川涪陵,有了跨越时空的交集,进而让他在异国他乡都能有家的感觉。
我们时常感怀离别的悲情,是因为我们习惯了陪伴的温情。幸好,陪我们走过童年的“大师”们,早已在记忆里,为我们架构了一个永恒的虚拟世界。我们所提倡的美好品质,几无例外,都能在这个被架构的世界里找到属于每个人的原型。
让所有的“失去”都内化于心,这就是共情的力量。我们应该关注到,被冠以“正在失去”的90后,正打破偏见的标签,带着那些让人为之振奋的属性,逐渐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
标签: 沉默;扰动;离世;群众;情绪;架构;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