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补习方式上创新 不如教育观念更新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张萍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12月04日 18:00:35

更多

补习方式上的苟日新、日日新,不如刷新教育观念来得“性价比”更高。

111.jpg

  最近,有19楼网友向媒体爆料,杭州家长中间开始流行一种“攒班”的新补课形式,意思大致就是家长们按孩子的补课需求组团,自己找场地、订场地、定课程并自行组织收费攒成一个十几人的小班。这种方式能找到厉害的在职教师为孩子补课,所以不少网友认为会比培训班来得专业。

  “补习界”新名词叠出,如今已经从普通报班进阶到按需订制了,看来教育培训的“商业模式”进化了。进化之后,表面看来让家长有了更多选择权,实际上家长们越来越被动:被动地配合学校完成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被动地投入大人的时间,被动地花费更多精力追赶差距。

  且不说教育部门早就明令禁止学校不准补课,校外培训机构不准超纲补课,并且要求教师不得参与校外培训,今年11初,教育部官网还通报了师德建设长效机制贯彻落实专项督查情况,要求整改个别地方公办中小学教师参与校外培训机构有偿补课等问题。杭州家长的“攒班”行为,触及了政策红线,恐怕不是可取之法。

  但是家长们的焦虑是真实可感的,普通家庭无法避免在教育问题上陷入各种纠结情境。从择校到补课,从奥数到才艺加分,从升学到陪读……抓住一切机会接近优质教育资源,走钢丝般颤颤巍巍,仿佛一步踏错就万劫不复。学校教育难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最后需要堵漏的,总是落在家长这个环节。这个过程中,家长的每一种选择看上似乎都是迫不得已,就像参加各种贵得要死的游学班、开创补课新名词一样,与自己意志无关,而是现今教育环境下,某种强大的结构性力量所左右。

  在看上去密不透风的墙面前,总有人试图找到一个缝隙,让光透进来。比如前段时间江苏丹阳有个妈妈,在陪女儿做作业的过程中,考取了教师从业资格证。这位作家妈妈对教育现象也有很多思考,她选择的不是砸钱上最好的辅导班,不是用力到心脏病发装支架,而是跟孩子一起学习,把辅导功课变成专项技能。言传身教当然比什么特技教师都管用,只是这种方法太辛苦,选择舍难求易是成人的特权,还有什么比选择一个抱怨对象更简单呢。

  补习方式上的苟日新、日日新,不如刷新教育观念来得“性价比”更高。教育资源的稀缺性不会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孩子面临的教育竞争激烈程度短时间内也不会减弱,家长可能还需要尽量向内探索,在观念更新和能力更新上,为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条件。曾经有个网络帖子叫“有多少家庭穷得只剩下给孩子补课了”,窃以为有两层意思,其一是补课所资不菲,令普通家庭不堪重负;另一层意思是,很多家长给孩子的教育供养只剩下不停地花钱上培训班了。这两层含义通向何处,都值得我们深思。

标签: 补课;家长;孩子;培训班;媒体爆料;在职教师;小班;杭州;组团;培训机构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12/W0201812046264045338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