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热点快评丨失踪男孩乌龙案:能避免“狼来了效应”的,还是听故事的人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栗中西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05日 14:39:43

更多

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乌龙案其实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再怎么甄别,总有无知狂悖之徒趁虚而入。所以用反向思维,建立对“狼来了效应”的反向脱敏,尽量做一个智慧的听故事的人,是一种无奈却有用的选择。

timg.jpg

  近日,温州乐清一个失踪男孩引发了全民搜索,5天“掘地三尺”的寻找之后,孩子找到,案件却被证明是虚假警情。这种小说连续剧中才会出现的狗血剧情,一旦发生在生活中,便会对警力物力、公众信任造成的巨大损耗。

  首先应该声明,孩子没有走失是万幸的。热心群众那种“吃了苍蝇”的感觉,与孩子丢没丢关系不大,更不是希望案情坐实,或者等来什么坏消息,而是被虚假警情制造者愚弄之后的有苦说不出。

  警方“盖章认证”的虚假警情,引起人们对这种无知、无畏行为的警惕。11月30日家人报案,12月5日凌晨警方发布通报,确认孩子找到,期间不仅孩子父亲慌不择路开出高达50万的寻子奖金,从官方到民间更是投入了无数资源寻找孩子,多少群众热心转发寻人信息,在乐清当地乃至全社会形成合力。以致谣言嗅到这股焦虑,应运而生:孩子出走是抗议补习班报太多、孩子掉井里了、孩子被拐卖......本是一桩验证社会热心程度的案例,结果搞出一堆糟心事,所有人被耍得团团转,参与其中的热心人士都遭受了巨大愚弄。

  这种愚弄无疑必然要付出代价,当事人的代价尚且可以量化。《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更令人担忧的是隐性的集体代价谁来负?透支社会信任,可能导致公众对真正的失踪案件求助脱敏,真实警情得不到重视,失踪孩子与希望失之交臂。边际递减效应在失踪案件中的社会参与中,也同样存在。

  寻人这个极为敏感的社会议题,不能被人利用,更不能拿来当把戏耍。不知道男童的家属是否想到过,这种全民搜索的资源,是多少寻子家庭想要而不得的待遇。那些家庭倾尽所有在不同渠道场合发声,引起各界对儿童失踪案件的关注,很多人为此丧失了家庭事业生活,风餐露宿,一无所有,找到孩子成为最后寄托,宝贝回家网站上每一个寻子帖,都是泣血故事。

  近些年,通过《失孤》《亲爱的》《找到你》等电影的展现,这个议题逐渐受到大范围的关注,进入公众视野。一方面对寻子群体的帮助在增加,更多亲子得以团聚;另一方面社会对儿童失踪案件的敏感度也在随之调高,呼吁立法,建立失踪预警平台等积极声音不断发出。乐清男孩失踪乌龙案发生在此时,对正面的进程有不可小觑的负面影响。

  能避免“狼来了效应”的,说到底还是听故事的人。被男童家人愚弄的失望心情太能理解了,一位参与现场搜索的网友留言令人揪心:“害我一晚上没睡觉。”更多人围观者,都眼量极远,想到了“狼来了效应”,担心未来更多真实求助被忽略。正因很多人都想到这一层利害关系,将思维向前再推进一步就有了更多可能性:尽量剥离虚假警情带来的厌恶情绪对理性判断的影响,再遇到此类案件,要有意识甄别真假,却仍然不失热心和主动帮助。这种主动剥离很难做到百分之百,却能最大程度地降低乌龙案的负面影响。

  站在系统角度看,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这种乌龙案其实无法百分之百避免,再怎么甄别,总有无知狂悖之徒趁虚而入。所以用反向思维,建立对“狼来了效应”的反向脱敏,尽量做一个智慧的听故事的人,是一种无奈却有用的选择。

标签: 孩子;乐清;搜索;案件;失踪男孩;全民;狼来了效应;掘地三尺;剧情;儿童失踪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