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人体解剖课》也能做到价值引领 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高德毅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3月25日 08:03:04

更多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要厘清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这三个教育学要素之间的关系。

  价值观教育是教育的灵魂。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教育事业有显著进步,但也要看到,我们对“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的认识深度还不够。其实质是没有真正理解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这三个教育学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就是要厘清三者关系,真正实现教育的育人功能。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教师必须把价值引领作为灵魂确认,把课堂作为育人最重要的渠道和阵地。学校则必须通过系统化配置教学资源,建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强调所有课程都有育人价值的同时,不断增强所有教师的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并在体制上策划和制度上设计,把教书育人落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实处,从而真正实现“课程思政”。

  当前,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应该遵循如下内在原则:

  首先,不是要改变原来的课程,而是要把价值引领要素及内涵巧妙地融合在原有的课堂教学中。例如,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人体解剖学》课程上,教师通过转述遗体捐赠者弥留之际的话语感动了学生,巧妙地做到了价值引领和知识传授的合二为一,而专业课的课程性质并未因此改变。

  第二,不是简单地往原来的课程体系中加入德育内容,而是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在知识传授当中具有价值引领的内涵,从而发挥它引领的功能。

  第三,要注重区分课程在价值引领上的显性和隐性之别。显而易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价值观教育的显性课程,而大量的专业课程则应该通过隐性的、潜移默化的、浸润的、拓展的、深化的手段来发挥价值引领作用。

  第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核心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然后是综合素养课,再是专业业务课程。这三类课程在育人方式上不完全一样,教师根据课程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是实现课程教学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点,而课程教学的亲和力,又是一切教育功能得以发挥的重要原点。

  第五,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一定的技术方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需要有工作载体。要善于整合学校的教育资源,构建工作机制或者工作平台。比如,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处、教务处等师资力量,成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室。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具备厚实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底蕴;辅导员或类似角色的教师,他们了解学生的现实思想动态,同时又有一定的专业背景;专业课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是实现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重要力量。三者各有优势,有机整合各自资源、建立工作室,有助于形成合力,优化最佳教学方案,实现最佳教育效果。

  第六,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需要改进教学管理制度。学校要注重对课堂教学所有环节,包括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师备课、课堂教学、教学效果评价等环节进行审查,检验其价值引领的落实情况与实施效果。如果能从技术层面解决课程思政的落实,那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之教育目标才有可能真正达到。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课程;教师;课堂教学;教育功能;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传授;工作室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32528007803170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