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死亡游戏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
来源:新华网
作者:潘心洁 责任编辑
杜博
2017年05月16日 19:45:15
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到生命的活力。看到孩子身上的活力,并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才是精彩人生的前提。
近日,死亡游戏“蓝鲸”悄然进入国内网络。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蓝鲸”玩家参与游戏后,需要服从管理员分配的一系列“任务”,最终以自杀赢得胜利。报道称,多起青少年自杀案疑与此游戏有关。
在俄被捕的游戏创始人philip说游戏给孩子们“自由、沟通和温暖”,但事实是他在对一群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进行着强行洗脑,带给孩子的只有限制、强迫和残忍。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如此残忍的游戏怎能流行在孩子的生活中?邪恶游戏填补的是孩子心中何处的空洞?
游戏通过破坏孩子们的正常作息时间,对其进行生理剥夺,使其在思考和判断上出现偏差,意识范围越来越窄;强制孩子们观看指定视频和音乐,使其被反复出现的观念洗脑,慢慢接受在正常情况下看起来恐怖的自杀行为;给孩子们建立虚拟的社区群体,激发他们在所归属的社群中得到认可的欲望,而通过之前不断输入的错误价值观念,使得原本就没有强烈自我意识的青少年容易接受游戏制定者所设定出来的规则,并在其中体会到虚假的成就感。
这几年,出现了一些以自残甚至自杀为内容的亚文化,这种亚文化受到了不少青少年的追捧。一方面,是青少年的猎奇心理在作祟,对于死亡,家长们总是讳莫如深,而学校的死亡教育也较为欠缺,死亡便在孩子面前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这些看起来“很酷”的非主流文化便乘虚而入,由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能与之对抗,它便轻易地占据了一席之地。另一方面,青春期的孩子渴望与父母之外的人交朋友、亲近,并不是因为缺爱,而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就这样,迫不及待地想要与外面的世界发生关系,无比渴望认同。而学校恰恰没有给他们这样的机会。繁重的课业压力,填鸭式的教育,忽视了每个孩子个体的独特。就像有的学校为了学生“不出事”,不仅取消了体育活动课,连课间十分钟也禁止孩子出教室玩耍,这样长期抑制个体发展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孩子在学校的竞争越来越大,如果在家庭中也无法得到父母的理解,那么压力就会进一步增大。升学热中,各种学校考家长、查三代的报道着实让人捏了把汗。家长都说,乐器八级已经没啥用了,现在拿出来的都是表演级。升学的激烈竞争让父母们焦虑,同时又把这种焦虑传递给了孩子。父母让孩子成为了别人眼中优秀的人,却不能看清孩子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忽视了青春期的孩子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的。当孩子们在学校和家庭中都寻求不到支撑的时候便会在虚拟世界中寻找,但是心智尚未发展完全的青少年又怎么能抵挡住网络洪流?
同时,校园暴力也是致命打击。对于校园欺凌,大多数成年人只觉得网上和新闻中看到的很多,身边发生的很少,但我们不能想当然的选择性相信。并不是只有肢体暴力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言语的侮辱和群体的刻意忽视同样是难以恢复的创伤。然而对待非肢体暴力,老师漠然无视、同学袖手旁观、家长不以为然,这都会把孩子推向精神悬崖,而死亡游戏对于这些孩子就像是断崖前的海市蜃楼,吸引着他们向前迈进。
我们无法看到孩子心底的世界,但是可以用关爱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注视着,用了解来懂得孩子的真正需求,而不是让邪恶的游戏来填补孩子内心的空洞。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就是让人们看到生命的活力。看到孩子身上的活力,并让他们懂得尊重生命,才是精彩人生的前提。
标签: 死亡游戏;蓝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