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锐评丨仅炒“共享”概念是不够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杨忠阳    责任编辑 张韬
2017年06月08日 11:52:55

更多

没有创新,就无法前行。应该看到,共享汽车短期不可能像共享单车那样实现突破与爆发。企业只有围绕用户需求,面对用户痛点,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才能为未来的脱颖而出打下坚实基础,而不能止步于讲个故事,炒作“共享”概念。当然

  在“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等概念带动下,今年以来,共享汽车关注度开始不断升温,资本对其追逐也在不断加速,但共享汽车的具体业务似乎并不见多大起色。

  其实,共享汽车并不是一个什么新鲜的话题,它的出现甚至比共享单车还要早。早在1999年美国的ZiPCAR就已上线,德国car2go也于2008年诞生,但共享汽车在欧美市场也没有流行起来。

  为什么?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反复追问的问题。需求偏弱、产品服务体验差、盈利困难、监管难到位,与广泛应用的共享单车相比,当前共享汽车在一些城市的运营的确存在太多痛点。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共享汽车就没有市场成长机会。从长远看,分时租赁能够降低驾驶者成本,当未来自动泊车、自动驾驶技术成熟后,分时租赁车辆的便利性问题会逐步解决,其相对出租、网约车,以及传统租赁模式的优势就会放大。

  也许,这就是各路资本、众多企业争相“试水”分时租赁模式的原因。有眼光的企业,常常不会囿于当下的技术和政策等局限,而是敢于探索新的商业模式,为未来提前布局。

  问题还在于,现在不少企业只看到线上的便捷性,却忽略了线下的复杂性。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对于共享汽车而言,远远不止分时租赁这一种模式。比如,在瑞士就存在着以车友会为连接中心,会员彼此之间共享汽车的模式。比如,顺风车是否也可算作一种共享模式。按照征求意见稿,如果将私家车的车辆性质登记为“租赁”并符合当地有关规定,也可以从事分时租赁业务,这是否意味着还有新的模式,值得企业思考和探索。

  没有创新,就无法前行。应该看到,共享汽车短期不可能像共享单车那样实现突破与爆发。企业只有围绕用户需求,面对用户痛点,在服务模式、技术、管理上不断创新,改善用户体验,才能为未来的脱颖而出打下坚实基础,而不能止步于讲个故事,炒作“共享”概念。当然,政府也要为共享汽车营造一个良好发展环境。

标签: 共享汽车;共享;租赁;单车;汽车;成长机会;发展环境;共享模式;欧美市场;商业模式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6/W02017060840371383830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