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血” 感动背后的隐忧:特事特办成不了常态
来源:春城晚报
作者: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7年07月15日 08:55:53
确保献血、用血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打消人们对“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等种种质疑,才能给予人们以信任,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原标题:“千里送血” 感动背后的隐忧:特事特办成不了常态
昨日,一条求救信息在昆明、保山两地的朋友圈传开:“各位在保山的朋友,我的同事前天由于车祸导致多处骨折,多处大出血已多次输血抢救,现在医院血库O型血告急,拜托各位O型血的朋友帮忙献血……”云南昆明血液中心紧急召开协调会,备好6000毫升的O型血,一场千里送血的爱心接力开始了……今日0时15分,血液送达保山市人民医院。
一条求救信息,能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爱心人士、媒体到血液中心、血站,释放出蓬勃的爱心,纷纷加入到生命接力中来,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让这个多雨的季节,阴霾的天空多了一些阳光。
不可否认,公共生活中一段时间内弥漫着一层冷漠、麻木的灰色调,尤其是“小悦悦事件”等悲剧的再三演绎,有时让人感到窒息。但透过这层灰色的薄纱,事实上,我们的心从未冷却,我们的血始终沸腾,一旦“一方有难”,总能及时上演“八方支援”,“千里送血”就是最鲜明的注脚。
希望患者早日康复,也不妨为自己鼓掌,但感动之余,亦存隐忧。须知,保山不是一个村,也不是一个镇,它是云南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既然如此,如果一个地级市的采血量都不能满足临床需求,碰到急需大量用血的患者都只能向外求助,又遑论其他次一级的地区?医院血库储备如此不足,一旦发生自然灾害等意外事件,急需用血的患者增多,又该怎么办呢?
出于成本等各方面考虑,“千里送血”注定只能是特事特办的救急之举,而不可能成为一种常态机制。在此情形下,治本之策还是在于避免“血荒”。据国家卫计委数据,2014年中国全国无偿献血率为9.5‰。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指标,人口献血率达到10‰~30‰才能基本满足本国临床用血需求。在发达国家,这一比例已经达到45.4‰。这可以说也是保山血站严重缺(O型)血的大背景——正是因为无偿献血的人偏少,才会出现血库库存量不够、正常用血告急的情况。
为了避免“血荒”,动员更多的群众参与无偿献血,唯有根据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完善整个采血、储血、用血机制,对血液采集量、使用量和流向等采取跟踪记录,确保献血、用血每一个环节公开透明,打消人们对“无偿献血、高价用血”等种种质疑,才能给予人们以信任,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应意识到,无偿献血既是生命接力,亦是道德义务。退一万步说,谁敢保证在医院等着做手术的病患不是自己或自己的亲朋好友?可见,无偿献血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自我需求。
标签: 保山;无偿献血;用血;医院血库;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