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有理微观点丨跟政府一起“合伙买房子”,这事儿靠谱吗?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飞来峰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08月21日 15:42:24
相比于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只要经营得当,共有产权房应该不容易被作为套利的工具,因为它较长时间被政府“占有股份”,政府对房屋的掌控力会大一点。但也因为政府成为“购房合伙人”,相关程序的公开、透明、简便也更加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01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理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05年,习近平在余村考察时,得知村里关闭矿区、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后高度评价说:“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在那次考察中,习近平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推动经济增长。
●“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从生态文明建设的宏阔视野提出“生命共同体”的论断。
2013年11月,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时专门指出:“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
4年后,习近平对生命共同体的理念进一步扩展。2017年7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37次会议时说,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5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成为大势所趋。
2015年1月,习近平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5年来,环保逐渐成为了全社会的自觉行为。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8月21日)
02 十年磨一剑 “金砖”显活力
从2006年首次金砖国家外长会议至今,金砖合作机制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回首来时路,世界见证了“金砖”从概念到实践,并一步步成长为多极世界的关键因素之一。2017年9月,世界目光将转向中国,关注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聚焦金砖国家昂首进入下一个“金色十年”。
●“金砖”成色十足
过去十年,金砖国家交出了一张耀眼的成绩单。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6年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十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从12%上升到23%,贸易总额比重从11%上升到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数据显示,“金砖五国”的国土面积总和占了世界的28.8%,人口占了世界的42.88%。
●“富有活力的国际机制”
金砖国家最显著的经济成就之一是建立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该银行在成立的第一年里就向成员国放贷以发展基础设施并在中国发行债券。
《爱尔兰时报》评论文章指出,新开发银行的建立表明金砖国家向前迈出了一大步。美国《华尔街日报》称,此举改变了金砖国家的合作机制。德国之声网站报道则指出,金砖国家新机制的设立是对国际货币基金等组织改革陷入僵局做出的回应,有助于金砖国家形成共同的身份认同。
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维切斯拉夫·霍洛德科夫指出,金砖机制将世界最具政治影响力和经济发展最好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到一起,使得这一机制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国家间合作机制,成为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开展民主、互敬、互利合作的典范。
●国际秩序变革的“加速器”
外媒普遍指出,金砖国家已经从研究报告里的投资概念,逐渐成为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互利合作的典范,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
在西方保护主义抬头的当下,金砖国家作用彰显。“今天,面对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的形势,金砖国家积极捍卫开放的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充分证明了金砖机制的蓬勃生命力。”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8月21日)
03 永远为了人民的期待: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习总书记的这番话,道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的根本逻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理念。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牵挂着人民群众,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四年多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踏遍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
“‘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高频词。”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研究员刘金田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我的执政理念,概括起来说就是: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等等,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鲜明的政治底色和政治品格,是党中央治国理政方略和实践的根本目标和行动逻辑。
●“以人民为中心”宗旨不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以人民为中心”置于治国理政思想的最核心,明确提出,把“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
十八届三中全会非常鲜明地指出,改革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四中全会非常鲜明地强调,“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十八届五中全会非常鲜明地全面阐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反腐败唤回民心
在启动奔向伟大复兴新征程之时,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定下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决心,拉开了一场力挽狂澜的反腐败斗争,以空前严厉的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
四年多来,一批‘老虎’被绳之以党纪国法,消除了党内重大政治隐患,不仅厚植了党为民执政的政治基础,更坚定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和信任。
反腐败斗争已形成压倒性态势,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风清气正的为民执政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确立。
●“小事”承载民心
古今中外,基层百姓的诉求往往都是“小事”。当下,就有商住混合、违章建筑、物业管理、垃圾处理、噪音扰民、占道停车、求医就读等等诸多“小事”。这些“小事”久拖不决就会变成“大事”,民心就会出走。
2016年岁末,隆冬已至,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专题研究了6个民生“小事”。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人民诉求全面升级的时代,百姓的小事就是国家的大事,人民的期盼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南针”。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民生的痛点作为改革的着力点、发展的落脚点,把人民的获得感作为改革含金量的刻度表和试金石。
●基层最是察民心
人类的进步程度,要看一个社会的组织治理能力高低,科学的组织能力越强,发展潜力就会越高,文明发达程度就会越强。反之,就是一盘散沙。
新世纪后,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大江南北涌现出了一批基层治理创新,其中比较典型的,包括浙江的“后陈经验”、贵州的“塘约道路”、河北省的“四个覆盖”等等。这些创新之所以成功,最突出的共同特点,都是重拾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群众路线。
●一个都不能少
事关社会主义本质的大事,不会发生任何动摇。绝不会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长期滞留在另一极。“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抱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取得了精准脱贫的卓著成效。
(作者王建军,来源:《瞭望》新闻周刊2017年第34期)
04 党和国家的事业已发生历史性变革
●回顾和总结好过去5年,是我们谋划好未来的重要前提
回顾和总结好过去可以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人心。
回顾和总结好过去可以使人获得警觉和启示。
●回顾和总结历史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主轴和一条主线。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就要对标和找寻这5年在主轴和主线上的历史坐标点。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回顾和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还应当将中国与现实的世界作一个比较。
●5年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
二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有力推动了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三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
四是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
五是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得到进一步巩固。
七是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推动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八是坚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
九是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
●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党的创新理论的正确指引
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今中国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期正是起了这样一个不可替代的重大关键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科学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作者曲青山,为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来源:北京日报2017年8月21日)
05 “生态化治理”:地方治理新取向
“生态化治理”就是将治理看作一个系统工程,保持内部关系的动态协调平衡和整个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全过程的整体治理。从根本上说,“生态化治理”是内生的治理、全过程的治理、合作的治理、可持续的治理、整体的治理。
“生态化治理”的五个着力点
第一,要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实现地方善治的基础性条件。
第二,要从本地的自然历史人文环境出发来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地方主政者不能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简单化为经济增长至上,不能用GDP增长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唯一标准。
第三,要重视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性,统筹规划,加强各项工作之间的协同性,实现整体治理。
第四,要重视每一项工作的可持续性。
第五,各级地方官员要树立“功成不必在我”的意识。从长期和全局看,传好接力棒,是每个官员的义务和责任。
(作者:杨雪冬,为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来源:北京日报2017年8月21日)
06 处理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八个关系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迫切需要从战略层面研究、认识和处理好八大关系。
第一,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关系。解决深层次结构性矛盾,既要完善需求管理政策,更要重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第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从制度层面重构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第三,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都可以增加新动能,决不能把两者割裂甚至对立起来。
新兴产业代表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虽然体量较小,我们还是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发展方向,制定新行业战略规划,开放新产业进入门槛,切实支持和发展技术密集、知识密集、高附加值、高加工度的新兴战略产业,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关系。
从历史上看,制造业比重逐步降低是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的必然趋势,但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地位下降。一些发展中国家就是因为过早放弃了对制造业的坚持,结果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因为制造业空心化,导致经济结构失衡。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推动世界制造业格局“大洗牌”,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出台促进制造业发展的举措。我国制造业发展不仅承受发达国家的技术领先压力,还面临新兴国家和地区的追赶压力。
制造业是服务业的基础和市场,生产性服务业更是制造业的延伸和扩展。大力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要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制造业价值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为目的。
第五,实体经济与金融的关系。
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脱离实体经济的金融是不会长久的。无论金融业还是金融市场,无论金融改革还是金融发展,都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第六,实体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
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任何一个经济发达国家将房地产业推高到经济支柱产业。房地产业再发达,也不可能真正实现民富国强。当前我国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减少经济增长对房地产的依赖,推动房地产与实体经济收益率再平衡。
第七,大中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的关系。必须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各种资源配置从大中型企业向大型、中型、小型、微型企业并重转变。
第八,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关系。
随着我国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制造业大国和出口大国,就需要实施更高层次的开放战略,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协调发展。
(作者尹中卿 ,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财经委副主任委员,来源:北京日报2017年8月21日)
07 新华社述评:以“四个伟大”书写时代新篇章
●时代呼唤:“四个伟大”集中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凸显了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许多重要文献中把“伟大事业”同“伟大工程”联系起来讲,意在将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联系起来,把“打铁”与“自身硬”联系起来。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并提。
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完整提出“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
●有机整体:“四个伟大”各有侧重、有机联系、逻辑严密,需要贯通起来理解、结合起来把握、协同起来贯彻
●继往开来:“四个伟大”关键在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永葆党的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引领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
——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推进好“四个伟大”提供根本保证。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推进好“四个伟大”提供力量源泉。
——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为推进好“四个伟大”提供清晰指引。
(来源:新华社2017年8月21日)
08 消费领域正在发生一场“静悄悄地革命”
消费本身也酝酿着一场革命。消费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刚好又遇上了以互联网、数据科技、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各种新科技形态。新科技和消费增长共同带来了消费革命,尤其是零售端的革命。
整个消费的链条都在经历一场技术的革命,这个过程需要批发、物流、零售、售后服务共同更新。但我认为,这里存在两个误区:首先,有人认为这场科技革命在消费领域或者零售领域就是降低成本。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这场消费革命表现在零售业不仅仅是降成本,更多是带来了对消费者认可的提升,消费满足感的提高。
举我个人的例子,这两天我在琢磨一件事:我的90多岁的母亲跟我一起生活,行动不变,急需一把专门护理老年人的椅子。这种东西怎么找?过去是去医院找,现在我去网上找。根据我的要求,就在网上搜,研究它的重量、高度、转动半径、刹车力度。研究半天,我认为这个靠谱就下单。虽然现在货还没到,但即便有问题还能售后返回。所以,我不是说这次购物便宜,而是能够提供价值,精准满足我的需要。
因此,新的零售革命并不完全是降低成本。无人商店、无人零售如果仅仅是为了降成本,恐怕这个游戏就错了。无人商店一定是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比有人商店更好的福利和帮助,比如真正做到24小时不停业,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从而使消费者有更多的满足感。
其次,我认为新零售革命和传统零售不是外界认为的替代、竞争的关系。假如无人商店能给我更多体验,我相信无人商店和有人商店可以并存。有人商店里可以问个路,甚至晚上睡不着觉跟他去聊聊天;无人商店可以让我精准知道有没有货。所以,新的零售和传统零售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长时间内以共同生存、共同发展、互为补充的形态并存。
我坚信,未来20年的消费是新趋势,更是一场革命。这场革命与科技革命结合在一块,将在全球范围内成为我们拿出手的、值得骄傲的新亮点。
(作者:李稻葵,来源:新华网2017年8月21日)
09 互联网法院为司法模式创新提供中国样本
8月18日,中国乃至世界首家互联网法院正式落户杭州。杭州互联网法院深植于充满活力的互联网沃土上,是中国法院设置制度和司法模式的重大制度创新,是为世界司法模式创新提供的中国样本,可谓领跑世界各国。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开辟了全面依法治国与全面深化改革的新领域。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网络强国战略与司法体制改革的新交集,是构建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抓手。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践行司法公开与司法为民理念的新举措。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维护中国网络主权与保障国家利益的新努力。
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是探索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中国方案的新样本。
总之,设立互联网法院,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司法改革领域的一项重大举措,将进一步夯实网络空间法治化的制度基础,强化网络空间的司法存在,补足司法短板,有力维护国家和公民利益。
(作者于志刚,系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来源:光明日报2017年8月21日)
10 接续互联网时代,统领未来的将是“智能+”?
一个被冠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标签的时代正在开始。在这个新的时代,人们需要形成新的思维模式就是“智能+”。
●跨、众、合、善:人工智能的“四字真经”
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第一,跨智,即跨媒体、跨界别的智能。
第二,众智,即用集体的智慧来实现问题的求解。
第三,合智,即将人工智能与人类智能合在一起发挥作用。
第四,善智,即好的智能。
简言之,跨、众、合、善分别构成了人工智能的四个方向:跨智是技术趋势,众智是社会趋势,合智是人文趋势,善智是伦理趋势。
●“智能+”: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在未来,人们需要将“智能+”作为一种新的认识论和方法论。这样,人们才能从容面对人工智能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复杂影响。
第一,智学,即突破传统的学习方式,开发新的学习思路和可能性。
第二,智问。这其中有两点内涵,一是去问人工智可以实现怎样的应用,二是去问人工智能将会对社会产生哪些影响。
第三,智思,即时刻有智能的思维方式,要把人类传统的固化行为特征和智能结合在一起。
第四,智辩,人们需要围绕人工智能进行社会的大辩论,并且让每一个受人工智能影响的人都能够理性地参与到大辩论当中,也就是说,要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途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而不是技术超人手中。
第五,智行。发挥智能对生产力的推动效应,要让智能的发展为人类历史难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高奇琦 李阳,来源:上观新闻2017年8月21日)
11 中纪委机关报刊文谈王亚非落马:“两面人”演技再好终会落幕
日前,安徽出版集团原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亚非因严重违纪被开除党籍。通报显示,王亚非身为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丧失,集政治上蜕变、经济上贪婪、生活上腐化于一身。但讽刺的是,这样一名贪腐官员,在落马前,还是一名“网红”,经常在自己的社交账号上发表一些励志的文字,一副充满正能量的样子。
表面阳光,背后阴暗;人前儒雅,人后贪腐。王亚非可以说是一个“两面人”的典型。近年来查处的案例中,这样的官员不在少数。不少腐败分子在任时,常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对腐败深恶痛绝,声色俱厉要求下属要廉洁自律,听起来慷慨激昂,实则是口是心非。有的腐败分子深谙宣传之道,定期要在报纸上露个脸,去哪里都要求记者随同。还有的喜欢给自己冠上文人雅士的头衔,“雅好”虽则不少,却不是真正用来陶冶情操的,而是以此文过饰非、制造假象。
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落马后曾自省:“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真实展现了这些“两面人”的“分裂症”。心里越是发虚便越想掩饰,行为越是贪婪便越想通过各种方式制造良好形象。可假的毕竟是假的。戏演得再好也终要落幕,妆化得再浓也有卸下的时候,台词再精美也不能代表客观事实。言不由衷、虚与委蛇终究是没有内里支撑的花架子,如同一株植物,根子腐烂了不去治理,只在花朵上浇水明显是舍本逐末。
(作者:鲁光,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2017年8月21日)
12 跟政府一起“合伙买房子”,这事儿靠谱吗?
最近有个词挺火:“共有产权住房”。
从“经济适用房”、“保障房”、“廉租房”,到“自住型商品房”、“限价房”,北京住房政策的每一次变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那么,这一次的“共有产权房”到底是什么?它的推出,又意味着什么?
概念
按照《办法》的描述,共有产权房是指,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建设单位开发建设,销售价参照(或略低于)同期、同地段、同品质普通商品住房价格,限定使用和处分权利,实行购房人与政府、住房协会或其它社会非盈利机构按出资份额共同享有产权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共有产权房”,顾名思义,产权是买房者跟某方共有产权的。跟谁?跟政府。简单来讲就是,个人可以“跟政府一起合伙买房子”,个人占大头,政府(或者政府的代持机构)占小头(比如这个房子,你占70%产权,政府占30%)。这房子有5年的锁定期,五年之内你要卖,只能卖给政府;超出五年,房子可以流通,你可以选择把你的70%卖给政府,也可以选择把那30%从政府手里买回来成为完全商品房。这个期间,你也可以出租,所获得收益,跟政府按比例分成。
这个产权比例怎么确定呢?按照价格。比如周边的商品房卖5万/平米,共有产权房卖4万/平米,那你的产权就是80%。政府占有的产权部分,体现在以较为优惠的价格向开发建设者进行土地出让等环节。
看上去是很有趣的制度设计。而从今年8月3日起,北京的自住型商品房也会自动转为共有产权房。如果你买自住房的日期在这个日期之后,那么就按照新的政策进行产权分配确定。
试水
说起来,“共有产权房”也不是一个完全没有过的概念。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就率先推出了共有产权住房。国内的起点则是在2007年,当时江苏淮安首次试点;2010年,上海亦推出试点。到了2014年,住建部列的“全国共有产权住房试点城市”扩大到了6个: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黄石、淮安。
但这次跟之前也不太一样。
北京的共有产权住房,已经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保障性住房”了,而是比较另类的“商品房”。因此,它的供地方式,是以“限房价、竞地价”、“综合招标”为主,属于市场竞价。同时,京版并不限制购房人的户籍、收入、现状等。
那么,为什么要把“自住型商品房”,升级成“共有产权住房”呢?这里面的逻辑和意图是什么?
分流
众所周知,实行自助商品房的初衷,是为了抑制房价过快增长,让一部分刚需者能够住有所居。但是,从过去实行了近4年的自住型商品房来看,并没有对抑制房价产生明显效果。
这里面的首要原因,是自住型商品房的规模太小。从2013年推出至今,北京累计销售自住型商品房近6万套,年均不到2万套,供应规模总体较小。因此,根据北京于今年一季度发布的计划,未来5年里,将推出25万套共有产权房(年均5万套),这个供应量是过去自住房的2.5倍。
对于传统的商品房市场来说,这将会是不小的一笔分流。
我们知道,北京的房产购买力,主要是通过卖房换得现金的。用户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非学区换学区,以改善换刚需,一环接一环,构成了换房链条。但无论如何,对于这类人来说,在购置更高质量的改善型住房之前,其第一套房,大多是较差品质的二手刚需房。共有产权房动摇、分流的,正是这一部分。
而如果按照自住型商品房的标准,外地户籍人士(非工作居住证)排位最末,是基本没有希望申请到的。但这次的共有产权房,则首次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了这30%的底线分配额度,所以有可能把部分外地户籍人士从低总价二手房市场拽回来。当然,要看具体实施效果如何。
因此,总体来看,共有产权房不太可能对北京房地产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但对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或起到一些积极作用。
意义
从制度设计的角度看,共有产权房,探索“形成房地产价格长效机制”的意味是明显的。
共有产权房在购买资格、转让限制上,规定得更明确和严格:申请人须单身且必须年满30周岁、在北京没有任何的房屋买卖记录,以杜绝“炒房嫌疑”。如果你的家庭有过房屋转出记录,是不能买的。如果是离了婚,也有年限规定。而即使是过了5年的封闭期,想把手中的产权份额转出去,接盘的购买者也需要符合购买条件。想租出去?可以,但是不能交给中介,得交给政府指定的评估机构。如果在这些过程中被发现有作弊情况的,将会被罚10年内不得申请。
长效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遏制住炒的根源。
根源在哪里?不难找。房地产的炒作,房价的非理性上涨,从属性上来说,稀缺性、流动性、土地财政是几大根源。找到了根源,长效机制便要在这三方面精准发力。
第一方面,要打破稀缺性。住有所居,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拥有产权,购租当然可以并举。
第二方面,要限制流动性。今年以来,各二线城市广泛推出“限售限价商品房”(即由政府指导价格,5年或10年内不得出售的商品房)。这一次,重磅级的京版共有产权房也浮出水面。长效机制,构建了新的增量产品体系。
第三方面,要淡化土地财政。共有产权房并不意味着是对土地财政的终结,但是还是有一些间接的关联。
按照理想态势,未来,京版的共有产权房模式很有可能作为全国的重要对标样板,推广开来。相比于经济适用房、两限房,只要经营得当,共有产权房应该不容易被作为套利的工具,因为它较长时间被政府“占有股份”,政府对房屋的掌控力会大一点。但也因为政府成为“购房合伙人”,相关程序的公开、透明、简便也更加考验地方政府的执行力。
同时,共有产权房在5年封闭期届满之后,无论是购房人份额的转让价格,还是转为商品房的价格,都需要通过专业的机构来完成评估。如何保证评估的公正、公允,也是应下功夫的。
此外,在土地供应端,共有产权房的大量出现,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势必降低,会不会忍不住又把未获得的收益转嫁到纯商品房土地上。如此一来,纯商品房的地价再创新高,将背离长效机制的初衷,这也是值得观察的。
而这些,就必须留待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了。
(来源:侠客岛2017年8月18日)
标签: 习近平;产权房;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商品房;治理;互联网;金砖;制造业;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