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漫谈丨舆论就这样喧嚣着 在一轮轮少与老的PK中划过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陈方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07日 08:38:35

更多

你看,周遭危机四伏,生活压力这么大,不老也要催你老啊。舆论就这样喧嚣着,在一轮轮“年轻”与“老去”的表演性抒情中划过,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原标题:舆论就这样喧嚣着 在一轮轮少与老的PK中划过

timg.jpg

  河南洛阳一网络公司的CEO李昕泽在接受采访时的一番话,“扎”了很多人的心。在这位稚气未脱的17岁少年眼里,三四十岁的企业家,已然属于“老一辈”。

  不经意的一番话,“伤”了围观的群众。三四十岁正当年,不曾想在少年眼里,早已“切割”在年轻的群体之外,甚至连“中年”都不算,直接去了“老一辈”行列。在我们这些三四十岁的中年人(青年)心中,“老一辈”是个多么遥远的字眼啊,满脸皱纹,头发苍白,历经沧桑,这才是和“老一辈”搭界的元素啊。谁知道,连一个“毛头”小伙都可以说三四十岁的人“老”了。

  调侃也好,无意也罢,剖析李昕泽这一番话是不是对三四十岁群体的不敬,没有什么意义。这是一个“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80后说70后老了,90后说80后老了,还有,80后说90后老了,80后还自称80后老了。哦,这简直就是一个人人都说自己“老”了的社会?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3年前微信朋友圈里很多人都转发过一篇王朔的“老”文章——《唯一让我欣慰的是:你也不会年轻很久》。王朔在文章里说,“原来我一直是个自我感觉良好的人,即使明知年岁渐长我也认为只要有颗年轻的心自己就永远25岁,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个很心动的姑娘,心里第一个念头竟然是:‘这个姑娘对我来说会不会有点小?’那一刻,我才绝望地发现自己真的老了”。

  每个人都会老去,这是再自然不过的、无法抗拒的规律。“你们也不会年轻多久。”这算是一种自我安慰,也算是对“正年轻的人”的一种回击。只不过,在这个大家似乎都“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年轻”与“老去”的对抗,早已不再是纯粹的自然年龄的对抗,而是不同年纪间的代际碰撞。在年少轻狂者的眼里,稍微上点年纪,做事不够锐气,这些人在他们眼里已经“老”了;原本年纪轻轻,但被庸常生活打压得不够顺畅,这些人自称自己“老”了;手里握个保温杯,还未来得及说出中年危机,别人已经说你“老”了……确切说,这不是一个“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而是一个被舆论塑造出的“老”得越来越快的社会。

  千万别小看了“老”这个字眼,它可以用来傲娇,也可以拿来撒娇。毫无疑问,李昕泽们“挤兑”三四十岁的人是“老一辈”,这分明是他的傲娇;那些自称“老了”的80后,还有手拿保温杯的中年大叔们,口口声声说“老”了,这分明是在撒娇:你看,周遭危机四伏,生活压力这么大,不老也要催你老啊。舆论就这样喧嚣着,在一轮轮“年轻”与“老去”的表演性抒情中划过,该来的来,该去的去。

  和一位年纪相仿的70后朋友讨论,为什么这样的话题总能激起千层浪?朋友冷冷地回复,“闲的呗!”也是,裹挟在这种话题中的,居然以男性为主,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男性也开始在乎年龄问题了?当然,有关“年轻”与“老去”不仅是自然年龄讨论,也有关社会心态。但它之所以能形成一个话题,一定与话题参与者的敏感度有关。

  如果说临近中年的人完全没有危机意识,那也是狂言。很多时候,我也会对比我年轻很多的朋友说,“你们的生活还有无限可能性,而我这样已经40岁的人只能在已有的生活轨迹中打转了。”每每感叹完,又不由地想起一位老领导,当年他带领一个团队创办新事业时已经45岁了,我目睹并感受过那份事业到达过怎样的顶峰和辉煌。想到老领导的故事时,心底多少还是很振奋的,40岁又能怎样,未来也许还有很多可能性啊!

  但你不得不承认,在你逐渐变老的时候,你确实老得越来越快。早在1890年,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就在《心理定理》中写道,时间在我们一点点变老的时候加速飞逝,是因为成人期值得纪念的事越来越少。当我们用“第一次”(第一次亲吻,第一天上学,第一次全家出游)描述时间的流逝时,正是这种成年期所缺少的新体验,会让一天天、一个又一个星期悄然走过,会让一年的时间倏然化为乌有。更有意思的是,心理学家用“比喻”来描述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对时间的感受:年轻人更倾向于用静态的喻体来描述时间的流逝,比如时间安静得像毫无波澜的海洋;而逐渐老去的人则用动态的喻体来描述时间,比如时间像疾驶的火车。

  从这个角度看,当我们到达一定年龄的时候,我们终将老得越来越快,这个喧嚣舆论中“闲得慌”的“伪问题”,也终于变成了真问题。等你真正变老的时候,恐怕再也没有心气去参与这种热闹的讨论了。还好,现在还有机会,少一些矫情,多一些直面生活认真做事的能力。

  这样,多多少少我还能再年轻一阵儿。

标签: 一番话;老一辈;保温杯;话题;河南洛阳;网络公司;朋友;王朔;少年;CEO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9/W02017090728514886064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