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新华网评:“中国经验”点亮全球荒漠化防治绿色梦想

来源:新华网
作者:毛同辉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09日 14:55:51

更多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地在荒漠化治理中积极行动,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既使得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有效遏制住了生态恶化态势。

  原标题:新华网评:“中国经验”点亮全球荒漠化防治绿色梦想

下载.jpg

  9月6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开帷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携手防治荒漠,共谋人类福祉”,主要任务是落实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公约新战略框架,确认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并筹集资金支持。来自196个缔约方、20多个国际组织的2000多人将参加为期两周的会议。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表的《全球荒漠展望》报告,目前荒漠化问题日益严重,地球40%以上的土地为旱地,世界人口的1/3居住在干旱地区。荒漠化,如同一柄锋利的达摩克利斯剑,高悬在地球村每一名村民的头上,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全球性环境和社会难题。

  中国传统文化里有着“天人合一”的文化思想,崇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进入现代社会,实现环境友好型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更是成为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大政方针。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引领中华民族在实现伟大复兴征程上阔步前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地在荒漠化治理中积极行动,艰苦奋斗,勇于探索,既使得荒漠化严重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不断提升,有效遏制住了生态恶化态势,涌现出许多像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这样的动人事迹,同时也基于多年来在防沙治沙方面的不懈动力和创新实践,创造出了可供各国借鉴的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为世界范围内的荒漠化治理贡献出富有中国特色和典范意义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譬如本次大会的举办地鄂尔多斯市即是如此。这里曾经是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双重危害的地区,位于其境内北部的库布其沙漠总面积约1.8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七大沙漠,曾经每年向黄河输入大量泥沙。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经过40多年的治理,鄂尔多斯的生态状况实现了从严重恶化到整体遏制、局部大为好转的历史性转变,全市森林覆盖率从70年代末不足3%,提升到2016年底的26.7%,植被覆盖率超过80%。

  本次大会还将发布《鄂尔多斯宣言》,将我国荒漠化防治成功经验和治理模式转化为国际语言纳入宣言。同时,邀请“一带一路”沿线荒漠化严重的国家,协商建立合作机制,共同推动“一带一路”荒漠化防治。这不仅有力体现出中国在全球荒漠化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和责任担当,同时也体现出阻击荒漠化,亟须全世界统一认识,联手行动。

  中国多年来荒漠化治理的艰辛实践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全球荒漠化防治,一定要坚持和发扬四种精神:一是担当精神。阻击荒漠化,形势严峻,时间紧迫,没有便车可搭,需要全世界联手行动,共同挺膺入局,不做看客。二是协同精神。在荒漠化挑战面前,世界上不存在可以独安一隅的孤岛,各缔约方应当信息共享,优势互补,从不同方向聚焦同一目标共同发力,步步推进,久久为功。三是务实精神。全球生态恶化的严峻性、紧迫性决定了荒漠化防治必须真刀真枪,动真的,来实的,不能空喊口号;无论是塞罕坝生态文明建设范例还是库布其治沙模式,都在启示我们,面对大自然,人类必须心怀诚敬,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躬耕不息、接力不止,才能创造出从茫茫荒原到郁郁林海、从风沙漫卷到天蓝地绿的生态变迁和绿色传奇。四是创新精神。各个国家、地区自然禀赋不同、生态条件不同、生产生活方式不同,在荒漠化治理上自然也应因地制宜,勇于探索,在“各美其美”中不断创新、相互借鉴,在“美美与共”中共享治理成果、共建美好家园。

标签: 荒漠化;荒漠化防治;荒漠化治理;鄂尔多斯市;成功经验;生态文明;防治荒漠化公约;缔约方大会;可持续发展;塞罕坝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9/W020170909343709655763.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