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时评丨警惕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

来源:人民网
作者:羽生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7年09月20日 14:07:22

更多

智能平台的身上也应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为只为眼前的流量而放弃了长远。

timg.jpg

  不少网友有如下体会:今日头条可能是新闻客户端中信息最全、涵盖范围最广,但也恰恰是内容最杂最乱的手机APP,你可以从中读到新闻,也能看视频、直播,还能参与问答,还有众多的自媒体账号。同时,今日头条还能通过技术,从其他信息平台抓取用户感兴趣的内容,直接“为我所用”,从而达到“以一当十”的效果。

  然而有这样的便利,却也带来不少问题。据媒体报道,刚过去的7月到8月之间,今日头条陷入5起版权纠纷当中。而就在6月下旬,法院才刚刚判决今日头条侵犯了腾讯、搜狐部分作品的版权和约稿版权。这中间情况复杂,孰是孰非不能妄言。但必须反思的是:拥有精密算法和先进数据抓取技术的智能信息平台,为什么屡屡游走在法律的灰色地带而不能自拔?为什么总在打规则的擦边球?

  稍稍回顾人类的历史就会发现,技术的迭代与创新,确实容易突破法律的边界,踏入规则的“无人区”。正如经济学家熊彼特用“创造性破坏”来描述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突破现有秩序边界,甚至可能构成创新的前提条件。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技术和算法就可以“为所欲为”,随意地突破秩序和规则的底线。一旦失去节制的美德,算法也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向创新的反面。有位自媒体作者曾经感慨:智能信息平台的时代即将到来,我们这些靠卖文为生的人,可能就要沦为依赖平台而活的“搬砖工人”了。一旦平台获得如此强势的地位,就可能出现转载原创者的内容而不给于相应报偿的情况,最终只能进一步浇灭原创作者的激情和热爱。

  这就说明,智能信息平台带来的最大问题,可能还不是侵权,而是走向创新的反面,甚至可能从根上破坏创新的源动力。

  由于智能平台能够轻易掌握大多数人想看什么、爱看什么,并且根据用户需求精准送达信息。带来的问题就是:智能平台可能走向媚俗化,并过度追求“眼球新闻”。对于普通作者来说,如果想在平台上生存下去,就只能一味迎合、取悦,而失去了独立思考、深度观察的能力,进而削弱整个社会的创造力。正如有位媒体创业者所说,搞深度内容还不如去拍搞笑视频,反而能赢得更多点击量。这样的趋势令人担忧。实际上,今日头条上许多的所谓自媒体账号一直充斥着低俗、无下限甚至谣言信息。更有甚者,所谓的算法推送和定制发布,误导一些个地方政府和部门,算糊涂账,花冤枉钱,已经引起广大网友的热议和不满。

  避免算法走向创新的反面,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执法过程中加强对侵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保护原创者应得的回报;但更重要的,则是需要平台企业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为用户提供便利的同时,更要守住底线、把住红线,呵护整个社会的创新价值。说的通俗一些,智能平台的身上也应流淌“道德的血液”,不能为只为眼前的流量而放弃了长远。

标签: 头条;智能平台;智能信息;原创;账号;智能;创新;视频;信息平台;算法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