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热议丨不结婚就要被“解救”?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李国翠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7年09月21日 10:54:37

更多

活着,是为了幸福,至于何为幸福,这没有统一标准,它可以有各种形式。但如果结婚是“为了幸福而幸福”,对不起,这叫强迫症。

  原标题:不结婚就要被“解救”?

u=793167665,3519654526&fm=27&gp=0.jpg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关于大龄未婚群体“焦虑”的一些报道。9月20日《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新相亲时代》让我很有感触。在我身边,与这些话题有关的讨论不绝于耳:北上广的“相亲角”,动不动就“几亿人还单身”,随口可见“拯救大龄未婚女青年”以及充斥在各种角落的“大龄单身恐惧症”……

  在这些话题里,大龄未婚群体似乎成了某种弱势群体,需要外界帮助。作为心理咨询师,我的咨询室里也经常有大龄未婚人群来寻求心理安慰,但了解后会发现,这部分人咨询的问题少数是婚恋问题,大部分是承载不了被催婚而产生的焦虑,或者说是因为这种焦虑而产生的认知失调。

  以笔者之见,大龄单身不是问题,是社会的偏见让它成了问题。我们关于大龄未婚的很多恐慌,根本不是关于结不结婚的问题,而是成不成功的问题,害怕在攀比中处于下风的问题,害怕在婚姻市场中“吃亏”,等等。

  遗憾的是,很多大龄单身本可以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对婚姻和未来的安排,但是因为这种恐慌和焦虑,他们可能25岁之后就一直在马不停蹄地相亲,马不停蹄地“恨嫁”,结果一直到30岁,也没有认真谈过一段恋爱,而且因为勉强的相亲经历,一次次违背自己的意愿,而对结婚越来越无好感,从而导致婚姻一拖再拖。

  恋爱本是美好的事情,婚姻也应该是充满期待的事情,可大家都在把它当成一个任务来完成。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有些不必要的烦恼可以化解。首先,就在于不要太在意外界的各种“看法”。“你看,那个人还没结婚啊,一个光棍得多么冷清啊”,“他还没结婚,他有问题吧?”诸如此类的调调听得多了,也就减少对婚姻的期待了。其实,每个人的生活遵循内心的呼喊就好,真正的幸福只有自己知道,也只能由自己去探寻。

  而且,有些父母总喜欢打着“因爱之名”的旗帜对子女婚姻大事催来催去,在我看来,这要么是糊涂要么是虚荣。糊涂在于,不明白“一味催促只会让孩子厌婚”这个道理;虚荣在于,害怕子女大龄未婚让自己丢脸,那到底是自己的脸重要还是子女的幸福重要?整天焦虑的父母也会影响子女的性格和生活状态,这种情况理应避免。

  结婚需要一个人在心理上做足充分成熟的准备,这样我们选择的婚姻才会更有质量,同时也会具备经营婚姻的能力。活着,是为了幸福,至于何为幸福,没有统一标准,它可以有各种形式。但如果结婚是“为了幸福而幸福”,对不起,这叫强迫症。而解决它的唯一方案就是:不要自己跟自己过不去,顺从自己内心的声音。

标签: 幸福;结婚;焦虑;婚姻;单身;强迫症;子女;未婚;恋爱;恐慌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09/W0201709212978276100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