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艺评丨《拉贝日记》:原创歌剧还原苦难历史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陈新坤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12月20日 17:58:30

更多

这部原创歌剧不仅还原了南京这段苦难的历史,而且对其进行哲理反思,实现了现实生活的关切与艺术性追求的有机融合,为我国乃至世界歌剧艺术创作带来很多新的启示。诚如作曲家唐建平所言:“岁月容易让过去消失,但是历史一定会留下人类的共同记忆。在记忆的深处凝结的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理想和爱的光辉。正是这种爱的光辉引领人类通往和平之路。”

  原标题:《拉贝日记》:原创歌剧还原苦难历史

timg (4).jpg

  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经过创作团队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原创歌剧《拉贝日记》在江苏大剧院首演。借助艺术形式,就侵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向全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观众长时间的欢呼和掌声是对这部歌剧的最大肯定,也是对创作团队长时间艰苦工作的最好褒奖。

  我国的民族化歌剧创作始于20世纪20年代,至今已经产生了《白毛女》《江姐》《原野》等经典作品,《拉贝日记》的诞生无疑为中国歌剧的发展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为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文化大省,江苏为中国歌剧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江苏大剧院的建立则为歌剧的演出搭建了世界级平台。歌剧《拉贝日记》正是多方合作的成果,由江苏省委宣传部指导,江苏省文化投资管理集团与江苏省演艺集团联合打造,江苏大剧院负责出品,也是江苏省与作曲家唐建平继《运之河》《郑和》《鉴真东渡》三部歌剧后合作的第四部歌剧。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部日记作为原型进行歌剧创作几乎是史无前例的,不仅为编剧带来了困难,更对作曲提出了挑战。让人欣慰的是,这部歌剧的创作非常成功,在很多方面体现了独到之处。

  首先,这部歌剧无论在编剧还是在作曲上都具有很强的国际视野。歌剧剧本本身就带有国际性,主角拉贝是一位生于德国汉堡的商人,见证了南京大屠杀并作出了真实记录。另两位主角魏特琳和马吉是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其他成员也是清一色的外国人。这些国际友人对中国有着深厚的感情,为了救助苦难中的中国人而走到了一起。因此,在音乐语言上,歌剧不拘一格、广泛吸取东西方的音乐文化精髓,确立了象征光明、美好与黑暗、邪恶等具有鲜明性格的不同音乐主题。

  在这部歌剧中,拉贝的音乐主题由象征德国文化的巴赫作品素材引入,超越其生理年龄的男高音设置凸显他的英雄与光辉形象;魏特琳主题体现了江南音乐明亮色调与美国音乐元素的糅合,契合了他长期生活在金陵的身份。来自不同国家的音乐素材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很好地塑造了歌剧人物形象,而且也体现了超越民族与国家的国际视野,在歌剧的进行中产生了巨大的戏剧张力。

  其次,歌剧的音乐创作很有想象力。尽管歌剧是一种综合艺术,但它本质上属于音乐体裁,音乐设计无疑是一部歌剧成功的关键。从总体布局来看,歌剧的音乐本身有着内在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巴赫音乐元素的贯穿使用上。这种以现有音乐素材作为歌剧贯穿元素的做法,在歌剧发展史中是非常罕见的,是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巴赫音乐被认为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像大海一样包容一切,用它作为整部歌剧的贯穿因素,不仅使歌剧具有一种核心凝聚力,而且也与歌剧主角体现出的爱的精神相契合,最关键的是为歌剧最后的情感升华做了很好的铺垫。

  再次,这部歌剧营造戏剧性的手段非常丰富,大段气息急促的合唱、激烈的交响乐段落、具有戏剧张力的咏叹调和重唱形成了很强的戏剧性段落。从“警报又一次拉响”开始,连续多段紧密相连的合唱把人们的紧张和恐惧表现得淋漓尽致;管弦乐“激战”渲染了战争的残暴和混乱气氛;拉贝看到大量青年被屠杀之后演唱的“拉贝咏叹调”和魏特琳目睹多名女学生在圣诞夜被日本人带走后所唱的咏叹调“夜多么绝望”,同样具有强大的戏剧感染力,表现了他们内心的愤怒、痛苦与绝望;魏特琳与日本人争执的重唱段落则形成了很强的戏剧冲突。以上戏剧性主要通过情绪的对峙和冲突而形成,为歌剧最后的戏剧高潮做了充分准备。歌剧最内在和根本的戏剧高潮出现在最后,象征人性光辉的巴赫音乐元素与温暖的江苏音乐元素尽管被情绪对峙的戏剧片段不时中断,但一直以若隐若现的方式存在着,到最后终于辉煌托出,达到震撼心灵的效果。

  最后,歌剧《拉贝日记》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也很值得关注。如导演莫辛斯基所言,歌剧本身是一种艺术性比较高的艺术形式,主题之一就是脱离物质世界而关注精神世界,并传达未来的愿景。这部歌剧并非仅仅展示在南京发生的这场暴行,而是通过这一暴行对人性进行拷问,并给出积极的回答。真正的艺术就是通过呼唤人性中的美好和爱意,让世界充满光明和温暖。歌剧《拉贝日记》所闪耀的大爱精神和人性光辉正是如此,体现了艺术的真正旨归,具有超越民族和国界的普遍意义。

  这部原创歌剧不仅还原了南京这段苦难的历史,而且对其进行哲理反思,实现了现实生活的关切与艺术性追求的有机融合,为我国乃至世界歌剧艺术创作带来很多新的启示。诚如作曲家唐建平所言:“岁月容易让过去消失,但是历史一定会留下人类的共同记忆。在记忆的深处凝结的是人类共同的生命理想和爱的光辉。正是这种爱的光辉引领人类通往和平之路。”


标签: 日记;原创歌剧;歌剧;苦难历史;拉贝日记;拉贝;创作;大剧院;戏剧;艺术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12/W02017122061198943239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