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追问丨慈善募捐绝不能忽视信息公开

来源:新京报
作者:社论    责任编辑 张萍
2017年12月25日 17:31:04

更多

问题造成以后,对组织者来说,只能依靠事后的信息公开,来证明没有辜负捐赠人的善心,重建信任。

  原标题:慈善募捐绝不能忽视信息公开

timg (3).jpg

  近日,一家慈善组织推出的“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再度火爆,刷屏朋友圈。“同一天出生的你”项目的设计十分巧妙,网友输入自己的生日信息,系统将生产一个页面,出现一位与自己同一天生日的贫困儿童。此时,网页会鼓励网友向这位山区小朋友捐款一元。一元钱并不多,这种创新的募捐方式也拉近了捐赠人和受益人之间的距离。所以很快,带动了大众的参与激情和捐赠欲望,再加上互联网的传播特点,迅速火爆起来。

  但接下来,有细心的网友发现不止一个孩子的照片,出现了不同的生日和姓名。对此,运营方称原计划在12月25日在网上推广这个活动,但工作人员为了测试效果便转发到了朋友圈,“小范围的举动,没想到在12月22日晚上迅速发酵”。运营方还声明,7位摄影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拍摄了366个不同生日出生的孩子。

  然而,这一解释反而进一步引发疑问。因为24日中午,“同一天”结束筹款,活动页面称,“本次活动已筹集善款2555898(编注:255余万元)将全部用于云南镇雄县2130名贫困学生一年的生活补助”。也就是说,实际上受助的孩子范围更大,不是366人,而是2130人。

  这样一个本是极有创新力的募捐方式,也是非常好的直接帮扶项目,最终被一些激动的网友冠以“诈捐”的称号,令人惋惜。反转发生的一个核心要素,在于这个慈善项目在信息发布上存在严重不足。最关键就是,设计者对项目本身的介绍过于简略,导致外界开始理性梳理活动时,会发现许多疑问。这其实也是一些慈善募捐组织者经常会遇到的问题——前期发布的信息量如果太少,导致舆论危机出现时,公众无从建立信任的基础。

  近日,民政部正在就《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草案中提及,公开募捐活动前,应当设计完备的募捐方案,同时将相关信息全部公开发布。结合目前发生的案例来看,募捐的准备工作部分存在不足,这个项目究竟是为多少儿童募集多少资金这个基本要素也没有确定清楚,这就造成对媒体发言中受助人数前后不一。也因为募捐活动的信息发布不足,参与者理所当然对儿童身份的造假问题格外敏感。

  问题造成以后,对组织者来说,只能依靠事后的信息公开,来证明没有辜负捐赠人的善心,重建信任。补救毕竟是补救,如果问题一开始就没有发生,那当然是更完美的状态。

  无疑,面向大众的公开募捐并不容易,运用创新手法提高慈善募捐的效率,正确运作时才能更快更好地帮助困难人群。捐赠行为短期是激情主导不假,但长期来看依旧是理性的。

  为此,慈善组织不仅仅要注重善款使用的事后透明,在公开募捐活动前,同样要清晰做好规划并提前发布。今日,无需过于恶猜一家慈善组织的初衷,但慈善组织在创新的同时也要注重信息的全面发布。面对公众的善心,慈善组织要更用心地去尊重和呵护。



标签: 慈善组织;信息公开;组织者;善心;捐赠人;生日;公开;信息发布;善款;公开募捐活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712/W02017122558356595048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