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清折达公路质量问题 远比与网民进行舆论较量更重要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4月05日 08:30:13
对于很多网络热点,有的地方会误判舆论形势,早早就把问题锁定在“舆情问题”,让治理风向随着舆情转,变成了注意力牵引下的问题处理模式。
原标题:查清折达公路质量问题 远比与网民进行舆论较量更重要
日前,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以《如此整改的“扶贫路”》为题,报道了甘肃省折达公路考勒隧道因存在工程质量等问题被举报和记者调查的相关情况。节目播出后,甘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表示将严肃问责,欢迎监督。然而日前当地媒体兰州晨报APP“掌上兰州”发表了一篇文章《甘肃并不是你们说的那样》,文章中说,“网上出现一种声音: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问得莫名其妙”,“你不能说在一家餐馆的菜里吃出苍蝇,就证明一个城市的所有餐馆都有问题。你也不能说类似考勒隧道的质量问题和由此衍生出来的其他问题,是甘肃独有、而其他地方绝对没有的问题。”
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对当地遭遇网民批评之后的愤愤不平。其实,不可以说这篇文章没有道理。这就像粥里喝出老鼠屎,当然不能说这锅粥里只有老鼠屎。只是“甘肃并不是你们说的那样”,那么甘肃是否也只能是如作者说的那样?网友的意见,在作者眼中是“莫名其妙”,那么文章作者是否敢保证说的千真万确、无可置疑?
作为媒体发布的文章,其中诡辩令人诧异。文章说“你不能说在一家餐馆的菜里吃出苍蝇,就证明一个城市的所有餐馆都有问题”,同样的,网民也可以反问“你也不能说在一家餐馆的菜里吃出苍蝇,就证明一个城市的其他餐馆都没有问题”,这种逻辑缺失的比喻,在严肃文章中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媒体发布的文章,公众正常的阅读期待是细节、数字、进展、逻辑、常识等有效信息。
其实网友所谓“甘肃官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并不是否定一个地方,这是一个问句。用原作者的比喻,在餐馆里吃出苍蝇,网友的关注点不是为了兴高采烈地上网留言:“这家餐馆有苍蝇!”或是把其他餐馆吃个遍看看究竟有没有苍蝇。更关注的是,这个苍蝇是怎么进去的?为什么在媒体报道之前一直没发现?有哪些人该负责任?怎么避免以后再进苍蝇?人们之所以捻出“官场”二字,就是想知道这背后有没有机制性问题,因为这才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这些关注问题的、发表意见的网民并不是“莫名其妙”。他们希望一个地方官场生态风清气正,民众权利得到维护,故而提出种种追问。相反,如若对“苍蝇”视而不见,甚至自我安慰“苍蝇不要紧,别家说不定更多呢”,两相对照,究竟哪一边才是真正关心这片土地?
据甘肃省交通厅官网发布的消息,4月3日上午,国家道路及桥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已开始对折达公路考勒隧道以及全线进行全面检测。下一步专家组将根据检测情况,指导制定整改方案并督导整改落实。
这说明,相关问题尚在调查之中,前因后果尚未明朗。或许在当地媒体看来,这个舆情问题确实令他们如鲠在喉、不得不说。但在这个时间段,查清楚工程质量问题,远与比与网民进行舆论较量更为重要。其实,这里的舆情问题,又有多少分量?相比于16亿元可能打了水漂的公帑,相比于重大安全隐患,相比于贫困群众期待落空的心理落差,网友的几句留言,又如何谈得上问题!更大的力道,当用在哪些方面,作为当地媒体,又该怎么推动真相的查清、信息的披露,相信是不难厘清的。在事件的调查阶段,就着急上场与网民意见博弈,何必这般操之过急。
更令人担心的是,对于很多网络热点,有的地方会误判舆论形势,早早就把问题锁定在“舆情问题”,让治理风向随着舆情转,变成了注意力牵引下的问题处理模式。忽视对深层次问题的解决,精力围绕着瞬息变化的舆情空转,长久下去,将只有舆情应对的技巧,而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一时之策取代长久之计,小问题累积成大问题,再想解决加倍棘手。
在央视节目播出后,甘肃省委常委会表示:“要严肃处理发生的问题,加强组织领导,组织专家进行评估论证,找准问题症结,坚决彻底迅速整改,同时分性质、分层级、分期依法依规严肃问责,不推诿、不遮掩、不护短,对相关责任人零容忍查处。”
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标签: 苍蝇;餐馆;甘肃;文章;考勒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