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拼音60年 筑起沟通的桥梁
来源:光明网
作者:卢小群 责任编辑
吴佳珅
2018年06月05日 11:29:37
今年距离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已过去整整一个甲子。
今年距离1958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颁布《汉语拼音方案》,已过去整整一个甲子。如今,不管是小学生的认字第一课,还是人们日常的交流、打字,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其已经融入到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外:《汉语拼音方案》立足接轨世界
《汉语拼音方案》的出台,有两方面考虑。
一是扫盲,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素质。一个民族要强大,文化要先行,教育要发达。汉字笔画繁多,从字形结构上不容易分析出读音,书写困难,认读也不方便。此前的注音方式,从历史上的读若、直音和反切,到明代以来外国传教士设计的拉丁字母方案,再到切音新字、国语罗马字,它们或是需要一定的音律学基础和识字量,或是不适合中国人的发音习惯,都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便推广。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文盲率高达80%以上的前提下,做到“中国人为中国人而拼音化”,进行科学扫盲和启蒙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既符合本国国情又能跟上时代潮流的注音符号,将直接影响到一代又一代人的培养。因此,要打破当时教育基础落后,文化素质普遍低下的局面,需要在注音符号方面进行大力改革。
二是使民族语言和世界接轨,走向国际化。这一考虑,显然站在了更高的视野范围上。国家经过了多年的内忧外患,很多有识之士看到了我们在对内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上的落后。《汉语拼音方案》的设计有独特优势,其采用世界上通行范围最广的26个拉丁字母来设计,写作简便,好用好记。同时,方案还融合了民族特色,比如舌尖后音zh、ch、sh,就是采用增设双字母的方式,去表达汉语中一些特殊的发音。这样,在进行国际文化交流前提下,能较大程度地保留本民族的语音特色,做到内外兼顾。
1977年,联合国召开第三届地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写中国地名的决议。1982年,《ISO 7098文献工作——中文罗马字母拼写法》正式成为汉语罗马字母拼写法的国际标准。此后,《汉语拼音方案》又分别在1982年、1991年以及2015年进行了重新修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汉语拼音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基础作用也得以更好地发挥。
其实,汉语拼音的不断发展完善,本身就是中国人、中华文化立足自身并拥抱世界的一个缩影。汉语热成为潮流,汉语拼音也正在以越来越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构筑起更加坚固和谐的文化沟通桥梁。
对内:推广汉语拼音和保护方言可以并行
对于推广汉语拼音,一些人认为可能有损多样性的地域文化,不利于方言的保护。其实严格来说,汉语拼音和方言性质并不相同。汉语拼音主要是针对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设计的一套方案。汉语拼音的推广可以保证汉民族共同语标准化,方便与全世界的人民进行文化交流。
而汉语方言十分发达,“十里不同音”的情况很普遍。每一种方言都有自己的语音系统,跟普通话的语音系统并不完全一样。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亦有兼容性,会讲方言不影响其继续学习普通话。两者各行其是,互不妨碍。
方言的保护和汉语拼音的推广是可以并行的。“书同文”“语同音”是从整个国家共同语的角度来说的,目的是对内对外形成高效便捷的沟通方式。而方言有专门的一套调查手段和方式,主要采用国际音标,其保护和发展亦有相应的措施,不会产生排斥。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方言种类繁杂多样,但方言之间仍然有一个重要的纽带——汉字。汉字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保持统一体,起到了功不可没的作用。中国的版图上有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等各种语系,汉语里面又包括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尽管各种方言之间在语音上互相不能沟通,但只要一写成文字,一种很自然的民族认同感就出来了。汉字在其中担任了连接纽带的重要角色。汉语拼音是用来标注汉字的,必然会对推广普通话,对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汉语区不同方言之间的交流都起到良好的润滑作用。
标签: 方言;汉语拼音;汉语拼音方案;拉丁字母;普通话;拼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