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锐评丨凭什么,不说普通话说杭州话?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评论员 栗中西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04月17日 19:22:53

更多

要想让这些人也爱上杭州话,除了壮大杭州、壮大浙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要考虑在保存推广杭州话的过程中,不给人造成排外的错觉,而能以各种手段措施,研究、梳理、活化,润物细无声地形成一种自然文化向心力。

timg (6).jpg

  杭州话确实危矣。去年年底全国各地的微信公众号都在讨论一张《6-20岁能够熟练使用方言人群比例》图,根据这张图的数据显示,杭州年轻人使用方言的比例只有9.2%,而在全国其他地区如重庆、成都、贵阳,这个比例甚至超过了9成,最近,有小学开设了专门课堂,教孩子们学说杭州话。

  杭州话不是普通方言,它有极强的文化特性。作为吴语方言的一种,杭州方言虽然使用范围不大,使用人口不多,但因为杭州在北宋历史上融合南北的首都地位,杭州话也就在宋官话与吴越方言交融下成了江南官话。源远流长,易懂好听,气韵生动,这样的语言一旦消失,它所承载的重要历史文化讯息,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且不像物质遗产,语言消亡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方言需不需要人为保留?站在整个人类文明史的角度,语言如同生物生命体,也是有成长消亡的周期规律,全世界有大约 6700 种语言,其中过半是濒危语言,平均每两周就会有一种语言消失。但是只要民间还有保存传承的意愿,孩子们有学习使用的兴趣,那么这种语言就远远没到任其消亡的地步。

  杭州市两会期间,有委员提出杭州话进课堂,从清河实验学校、大学路小学、浙大附中等学校在这方面的教学成果来看,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也有市民建议要建“杭州话博物馆”“杭州话方言资源库”,调查收集杭州方言的有声语料,将方言作为一种资源加以保护和研究。现在我们在杭州地铁站等公共场所,也能看见“木须须”“荡一圈”等等推广杭州话常用词汇的宣传画。

  保护杭州话,意义不仅是抢救濒危方言,留存文化基因,也是培养家园认同的法门。小时候接触最早的文学著作就是外公柜子里的方言版地方县志,这个充斥着传统吴语音译拼音的地方歌谣传说、风土人文故事,为我的童年打造了异想世界,也形塑了我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又比如大名鼎鼎的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生在杭州,相比英文,杭州话更像是他的母语,所以经历政治风云激荡的一生,最后他还是要求葬在杭州,有点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的意思。

  杭州话只有老人和孩子爱讲也不行,杭州话的文化魅力值得更多人亲近,但要特别注意在推广杭州话的过程中找到地方性和包容性的统一。从粤语和沪语的使用传播中,我们可以看见方言当代生存的两种不同方向——提及粤语,很多人的印象是开放包容,而提及上海话,可能难逃排外印象。这几年,杭州阔步迈向国际化,稳坐人才净流入第一的交椅,各地人才蜂拥而至。要想让这些人也爱上杭州话,除了壮大杭州、壮大浙江在全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力,也要考虑在保存推广杭州话的过程中,不给人造成排外的错觉,而能以各种手段措施,研究、梳理、活化,润物细无声地形成一种自然文化向心力。这并非痴人说梦,明清以来,江浙经济文化发达,江南官僚阶层在明清官场影响很大,有些非江浙人士争相模仿这种口音,就像九十年代人南下广东,一定每天“边位”“边过”“唔该嗮”地练粤语。杭州话,可以重新“结棍”起来。

标签: 方言;语言;孩子;官话;人群比例;课堂;江浙;人类文明史;风土;音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