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面对抄袭指控,“西瓜足迹”不能一笔带过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熊志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6日 19:08:56

更多

如果爆料属实,西瓜足迹所涉及的抄袭指控,不只是产品创意的问题,还涉及到巨额的收益是否正当的问题。

  原标题:面对抄袭指控,“西瓜足迹”不能一笔带过

006.jpg

  前几天,一款名为“西瓜足迹”的小程序在朋友圈刷屏。用户选择自己去过的城市,即可生成一张图片,展示出用户去过哪些城市,超过多少人。不过刷屏的同时,“西瓜足迹”也伴随着各种争议,比如数据统计不科学,城市错误。此外,另一个小程序“脚步地图”的开发者指出,“西瓜足迹”的功能与更早上线的“脚步地图”相似度很高,涉嫌侵权。
  面对抄袭侵权的指控,西瓜足迹的创始人戴宏民以“很可笑”和“有借鉴,但没有抄袭”予以回应。可能正是被这种回应所激怒,脚步地图的开发者赵恩彪,今天通过微信公号发布一篇题为《西瓜足迹你好,我是脚步地图,今天是你原形毕露的日子!》的控诉文章,从自己悲催的创业经历讲起,回顾了脚步地图诞生的来龙去脉,以及成果如何被“窃取”。
  对比脚步地图和西瓜足迹,明眼人都能看出二者的相似度。比如主界面都是一张天安门的照片嵌入中国地图的背景,玩法也都是进入页面选择城市,然后生成足迹地图,文字都是“踏足中国XX个省区,XX个城市,超越了XX的用户”,甚至连足迹的色调,也都是亮黄色。
  据赵恩彪描述,脚步地图经过了2个多月的开发,在2018年1月20日上线,5月27日开始的用户暴增,导致后台崩溃下线修复。西瓜足迹的上线,正是在脚步地图修复期间。戴宏民承认,西瓜足迹的创意正好源于“近期发现类似晒旅行足迹的创意”,可见它是快速复制同类产品的产物。
  通过复制同类型的产品,快速地聚拢用户,是一种很常见、却也备受争议的互联网产品逻辑。当然,复制或者说借鉴未必意味着抄袭,从著作权法的角度看,借鉴一般指的是创意,抄袭指的是具体表达。不过,如果考虑到西瓜足迹的上线时间,以及与脚步地图在界面上的极高的相似度,抄袭的嫌疑还是比较明显的。
  当然,到底是不是抄袭,最终有赖于法律的判定。即便如戴宏民所言,只是借鉴,这种创意照单全收的产品逻辑,也很容易伤害创业和创新的生态。从控诉文可以看出,推出这样一个刷屏的爆款产品,作为开发者,赵恩彪经历了多次的试错,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西瓜足迹的快速复制,等于让这些都成了沉没成本,肯定会伤害产品创新的动力。
  众所周知,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创意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核心资源。但是,新技术的快速更新与媒体的深度融合,也使得知识产权保护面临新的挑战,“做原创的干不过洗稿的”等等不正常现象,亟待规范和整治。
  小程序已经是当下火爆的流量入口,因为难度低,开发成本小,被不少公司当做重要的变现渠道。值得一提的是,截止6月1日,西瓜足迹访问次数已高达1000万,庞大的流量对应着巨大的变现能力,比如有爆料称,它的一个广告位值100万元/天。如果爆料属实,西瓜足迹所涉及的抄袭指控,不只是产品创意的问题,还涉及到巨额的收益是否正当的问题。
  鉴于此,西瓜足迹的开发者,显然需要拿出更详细的解释,而非一笔带过;此外,作为小程度搭载平台腾讯微信一方,也应该有所行动,在保护知识产权、维护创新生态方面,拿出更多的对策。

标签: 足迹;西瓜;地图;脚步;西瓜足迹;创意;上线;脚步地图;爆料;保护知识产权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6/W02018060664930096444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