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弄潮 正文

【潮赛】毕业季:“烧钱”不应成为青春的纪念仪式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唐一鑫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03日 19:58:07

更多

无视物质条件为了撑面子而过度消费,不仅没能履行一个成年人对家庭应负起的义务,反而加重了父母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违背了毕业即独立、成长的内涵。

010.png

  栀子花开,梧桐叶茂,许多身着学士服、硕士服、博士服,兴奋地举着相机的年轻面庞在校园里渐渐多了起来。这提醒着我们,又是一年毕业季了。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隆重的毕业宴、精致的写真集、精心策划的毕业旅行、拿得出手的毕业礼物,这些似乎都成了标配。他们在热闹喧腾中给自己一个阶段的人生旅程划上句点。但拿出账本仔细算算,以这种方式纪念青春无疑有些昂贵。

  近日,中青报联合问卷网,对1969名经历过毕业季的受访者进行调查。结果显示,42.8%的受访者为庆祝毕业花费了3000元以上,更有不少人坦言自己花费了10000元以上。在这笔开销中,聚餐、旅游常常占了大头;送礼、写真、换手机也是重要组成。

  这些支出真是刚需吗?毕业一定得和“烧钱”划上等号吗?我认为,过度消费不仅没能让许多毕业生从中获得享受,反而成了他们新焦虑的来源。青春的纪念不必非要烧钱,有展现青年人活力、创意的更好方式。

  毕业季为何成了“烧钱季”?对许多毕业生来说,为了证明自己大方而抢着买单、在虚荣心驱使下互相攀比成了重要原因。在学校里沉迷学习时经济差距尚不明显,可毕业关头却成了财力的展示——人家在五星级办宴会,你却蹲校门口烧烤摊;人家毕业周游世界,你却只能在小花园看蚂蚁……相比之下,刚出社会,似乎不烧钱者或无能力烧钱者在起跑线上被甩开了一大截。由此推导出,毕业季就是烧钱秀,打肿脸也要充胖子。

  在许多人观念中,现代消费社会讲究“金钱至上”。大学生若是受到这种观念的潜移默化,即使受过“人人平等”的价值教育,常常也很难摆脱成见。但与有工作能自食其力者不同,刚毕业的学生大多缺乏收入来源,经济尚处于依赖父母阶段,而毕业消费这笔账不少也记在了父母的头上。家境殷实者暂且不论,对于大部分家庭普通乃至贫寒者来说,无视物质条件为了撑面子而过度消费,不仅没能履行一个成年人对家庭应负起的义务,反而加重了父母负担。更重要的是,它违背了毕业即独立、成长的内涵。

  所以,不应追求所谓成人世界的通行方式——以烧钱来纪念青春、庆祝毕业,青年人应有青年人的姿态,那是一种创意无限、充满热忱的姿态,一首激情荡漾的诗、一曲饱含温情的歌抑或是同学、师友间真诚的祝福,都可以成为纪念大学时代、拥抱人生新阶段的意义载体。

  毕业既是许多人学生生活的终点,也是真正独立的起点。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应成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毕业生应有的素质。与其为了攀比大肆挥霍,把钱花在所谓的仪式上,不如将其用来提升相关能力,为增强自己的社会竞争力做好准备。

  【作者为复旦大学学生】

标签: 青年人;受访者;毕业生;栀子花;青春;面庞;梧桐;父母;创意;相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bwgd/201806/W02018060340883891820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