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防范网络诈捐应把规矩挺在前面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张智全    责任编辑 王天骏
2018年06月10日 09:05:44

更多

监管部门必须要以守土有责的担当,积极作为,始终对背离公益轨道的诈捐高悬惩戒利剑。

  原标题:防范网络诈捐应把规矩挺在前面

005.jpg

  近年来,互联网公益发展得如火如荼,公众参与互联网公益的热情高涨。互联网在给公益打开另一扇窗的同时,因监管滞后而导致的诈捐事件也时有发生。如何防范诈捐对互联网公益公信力的戕害,已成为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

  互联网公益是近年来公益领域出现的一种新业态,其信息传播快、筹款能力强、参与门槛低等先天优势,不仅让公众实现了通过碎片化时间“想捐就捐”的愿望,而且让“人人公益、随手公益、指尖公益”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新风尚。也正因为互联网公益对传统公益起到了巨大互补作用,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才对此予以鼓励和支持,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公益事业的发展。

  然而,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却被一些不法分子当成了捞取不义之财的机会,总有别有用心之徒,在扶危济困幌子的掩盖下,大行诈骗钱财的不法勾当,以致诈捐事件层出不穷。诈捐既亵渎了公众的爱心,使得公众不敢轻言献爱心,也让互联网公益公信力陷入“一地鸡毛”的尴尬,危害不容小觑。

  互联网公益诈捐乱象频发,有着诸多复杂的原因。一方面,公众参与公益渠道少,而互联网公益的先天优势正契合了公众参与公益的需求,在缺乏防骗意识的情况下,公众不追问公益信息的真实性自然让诈捐者有机可乘。另一方面,现实中确有需要救助的个体,通过传统募捐模式难以缓解燃眉之急,这些人也就成了不法分子实施诈捐的利用对象。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公益作为一种新业态,监管责任主体不清晰、监管体制不健全和监管规则不完善等问题比较严重,没有对互联网公益客观存在的不法诈捐行为筑牢制度篱笆。故此,完善监管,也就成了根治互联网公益诈捐顽症的一道必答题。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实践证明,只有套牢监管笼头,把规矩挺在前面,才能真正确保互联网公益不剑走偏锋。就目前互联网公益诈捐乱象堪忧的现状而言,应切实加快监管制度建设,对公益流程、信息公开、平台监管责任主体和风险提示等作出一揽子可供操作的具体规定,同时建立和实施红黑名单制度,着力引导求助人守诚信、讲自律,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联合惩戒力度,切实有效防范爱心被忽悠。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互联网公益中诈捐乱象频出,尽管在很大程度上缘于求助者个人信息的不真实,从而让不法分子可以浑水摸鱼,但根本在于平台对求助信息的审核把关不严。对此,有必要让平台为求助信息的真伪提供信用背书。有了平台对求助信息真实性的信用背书兜底,公众对求助信息真实与否就有了追溯渠道。而一旦发生诈捐事件,不论是公众还是监管职能部门,都可以顺藤摸瓜揪出诈捐者。这对有效遏制诈捐现象,无疑是上善之策。

  当然,与监管的制度建设相比,互联网公益监管的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对根治诈捐顽症更为重要。面对当前互联网公益诈捐乱象频发,监管部门必须要以守土有责的担当,积极作为,始终对背离公益轨道的诈捐高悬惩戒利剑。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诈捐的生存空间,确保互联网公益健康有序地发展,促其真正释放出扶危济困的正能量。

标签: 互联网公益;公益;公信力;监管责任;先天优势;现实课题;爱心;顽症;笼头;相关职能部门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mrwp/201806/W0201806103140652070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