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评丨社团逞官威?高校教育亟待“祛官气”方案
来源:光明网
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责任编辑
吕苏娟
2018年10月04日 08:41:33
“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等公共事件,其背后盘根错节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风气,是一封致歉信或说明通告就能轻巧逆转的吗?
原标题:官气横生的高校社团亟待“祛官气”方案
近日,“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事件引起全国热议,有媒体记者注意到,在微博 “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的话题中,网友们纷纷发表了更多自己学校出现“社团逞官威”的事件:一位社团成员因写错部长/主席名字被要求抄写50遍,还要“开大会检查”;另一学生把社团要求给部长/主席发“节日祝福”的消息截屏发到贴吧,被社团成员找上门要求道歉、追责。
学生会“杨主席”火了,其实更该关注的,恐怕不只是“注意自己身份和说话方式”的“威严提醒”,还有“自己没点数”的暴戾之怒。名字不能直接称呼、逢年过节要短信祝福……从中山大学学生会“百名高级干部”罗列,到哈工大学生会的“压力面试”,一眼望去,高校社团的诡谲与异化,已经不是个例那么简单。重点高校无一幸免,普通高校从者如云,如果真要做个“官本位高校社团图鉴”,真相估计要让诸多关心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惊悚并凛然。
在奔向“双一流”的路上,自由开明的大学,却在“民间社团”上为学生干部隐藏到这个地步:等级森严、官气横秋,权力任性而枉为,话语骄横而无度,这样的校园文化于社会文明有何裨益之处?有人说,这是小问题,不值得“小题大做”。但是,如果官气横生的高校社团成为一种明规则,这就不是“小孩子过家家”那么简单了。别忘了,他们已经成年,他们在校内游刃有余且笃行不移的“三观”,短短几年之后,便会兑现到经济社会的各个层面,便会兑现到你我他的身上。
学生社团,当然不是说非要超脱于管理架构。层级化、权责化,乃至模拟成人世界的行政管理制度,并非洪水猛兽。不过,学生社团毕竟不是官场,何况,在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路上,最该自由奔放的学生社团如果反而重拾了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岂非本末倒置、魅影重重?
我们对高校社团官气横生的警惕与厌恶,大概在于三个显而易见的层面:第一,复活了官本位的杀伤力,将风清气朗的高校,弄成乌烟瘴气的权力场。第二,预演了精致利己主义,媚上欺下、虚荣跋扈,在背离真善美的路上越走越远。第三,这种趋之若鹜的官气横生,已然成为另一种校园霸凌。学生社团“官场化”、学生干部“官僚化”,他们把持着高校里稀缺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资源,与管理学生组织的老师及所谓服从等级序列的“部下们”,构筑起密实的天罗地网,拉帮结派、搞小团体,以各种名目的“加分”蚕食教育资源分配上的公平,以隐性或公开的排挤性人际关系“教训”着荒唐规则的反抗者。这种以大欺小、以老欺新的丛林法则,本质上就是校园霸凌。
遗憾的是,当事高校对类似事件的处理不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存在着“遮羞避丑”等作为。有的是为了应付舆论压力而敷衍道歉,有的是偷偷排查“泄密者”而伺机报复……几乎没有一家涉事高校,敢于站在改造社团风习的视角,拿出革故鼎新、刮骨疗伤的“系统处方”。真正的问题是:“同学在群里问7号要开会吗”等公共事件,其背后盘根错节而根深蒂固的观念和风气,是一封致歉信或说明通告就能轻巧逆转的吗?
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本身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学坏三天,学好三年。官气横生的高校社团如果没有“灵魂改造方案”,指望它们自我醍醐灌顶、洗心革面,大概也就是个笑谈。从这个意义上说,为中国高等教育计、为高校风清气正计,官气横生的高校社团该统一吃药了——大到组织运行规则,小到学生干部称呼,亟待有个“祛官气”的标准方案!
标签: 社团;官气;社团成员;开会;生的高校;学生社团;高校;祝福;道歉;高校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