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网论天下 正文

声音丨夯实智慧社会的基石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梅宏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03日 08:01:01

更多

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timg (1).jpeg

  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大背景下,以“万物均需互联、一切皆可编程”为目标,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另一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智慧社会展现了数字中国、网络强国建设的未来前景,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过,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建设智慧社会不可能一蹴而就。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建设智慧社会这一“摩天大厦”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夯实三大基石。

  基石一:数据资源和数据应用能力。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基石二:智能化的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同时,作为智慧社会的重要基石,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是建设智慧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我们必须发展自主可控的信息技术及其产品体系。

  基石三:大数据治理体系。数据是基础性战略资源,也是驱动智慧社会运转的关键要素。数据确权、数据质量、数据开放共享与流通管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是我们建设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智慧社会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亟待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目前,关于数据治理的研究和实践虽然已经成为大数据发展的重点并取得良好进展,但仍处在初级阶段。大数据治理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国家、行业、组织等多个层次,围绕数据的资产地位确立、管理体制机制、开放共享、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多项内容,从制度法规、标准规范、应用实践和支撑技术等方面综合考虑、多管齐下,分层次、多维度推进。(作者为北京理工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标签: 智慧;信息化;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融合;公共基础设施;经济社会发展;数字化;基石;人类文明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