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丨追讨流失文物:不该我们的,我们不抢;是我们的,一定会要回
来源:长安观察公众号
作者:田闻之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14日 07:51:24
追索流失文物,我们决不能有任何幻想,必须穷尽一切必要的途径。
历经重重劫难,“虎鎣”回家了。这尊圆明园青铜器流失海外百余年,重回祖国怀抱,着实不易,令人欣慰。不过,我们还不能完全放松。就在昨天有消息传来,福建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仍要继续颠沛流离。
据报道,荷兰阿姆斯特丹地区法院12日发布书面裁决,表示对于中国福建村民向荷兰藏家范奥维利姆追讨章公祖师肉身坐佛像一案不予受理。理由是,法院认为村委会不是荷兰《民事诉讼法典》里定义的自然人或法人,没有诉讼资格。这意味着,还没对簿公堂,我们就已经被挡在了门外。
尽管诸多事实表明,该藏家手中的宋代文物就是我国福建阳春村普照堂被供奉了上千年的“章公祖师”肉身像;也有诸多证据表明,该文物流转到荷兰的来路存疑;更有迹象显示,该藏家正与“第三方”达成交换协议,拿这尊坐佛换其他艺术品,涉嫌“欺诈性转让”,会加大阻碍我们行使追索佛像的难度。但荷兰法院这次还是那么判了,更令人心里堵得慌的是,按照现存国际公约,他们那么做并非无据可依。
文物回家路漫漫,让国人总是心绪难平。这些年,我们一直在积极追讨流失在外的国宝。海外华人华侨重金拍卖无偿捐赠,国家相关部门通过外交、司法等等途径接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回国,皿方罍合体,大堡子山秦国金饰片返还……方方面面的努力,让这些镌刻中华文明、历经颠沛辗转的珍宝回归故土。然而,比起大量离乡背井的中国文物而言,这些还只是沧海一粟。
某种意义上说,我们追讨流失文物,不仅仅是因为其价值连城,也不仅仅是为了研究中华文明的某一段历史,更是因为一种民族责任、一种精神寄托。这些中华文明的结晶,是祖辈留给我们的遗产,却因国运衰微为人掳掠。今日,崛起的中国,有义务带他们回家。
英国考古学家皮特·阿凯教授曾在一次小型座谈会抛出一个话题: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是否应该归还中国?
一名英国人大声表示“不”,他说“保存在英国的许多文物曾经记录了中国。然而请不要忘了,当我们的士兵进入中国、抢劫到这些文物的一刹那,这些文物也和大英帝国发生了联系,至少它们记录了我们的士兵抢劫中国的丑陋历史。从这一刻起,它们既是中国文物,也是我们的文物。所以我们同样有理由保存它。”
诸如此类的言论,明显是强盗逻辑。对此,希腊也有深切体会:它曾要求大英博物馆归还帕特农神庙大理石石雕,对方先推脱雅典空气污染严重,不利于文物保护。后来雅典专门建成室外永久性保护装置,它又以这影响卫城历史完整性为由拒绝。而当年正是英国人自己把帕特农神庙160米长的石雕切下75米搬回了英国。
拿到宝贝的西方人总是不愿意撒手,也不断提醒我们,将文物回归的希望寄托于某些人的道德自觉不太现实。追索流失文物,我们决不能有任何幻想,必须穷尽一切必要的途径。
今年5月,因为本国局势动荡无法自保,一批来自阿富汗的珍贵文物来华巡回展出,一场跨越中国的文物保护接力旋即开启。为阿富汗文物提供避难所,彰显了一个大国的文明高度,也表明了我们对于文物的态度:文物有国界。不该我们的,我们不会抢;是我们的,就一定会要回。
标签: 文物;祖师;肉身;佛像;圆明园;回家;中国文物;中华文明;祖国怀抱;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