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有“画”才有“院”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徐红梅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12日 15:08:00

更多

在近期美术界的活动中,画院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先是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宣布将共同编撰《中国画院志》。

  在近期美术界的活动中,画院的身影越来越活跃:先是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国家画院、浙江省文联、浙江画院、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宣布将共同编撰《中国画院志》;紧接着,“新中国美术家系列——湖北省国画作品展”在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开幕;之后,“金陵风骨·其命惟新——江苏省国画院60年·中国画书法作品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近期,上海中国画院建院60周年系列活动也将拉开帷幕……一系列活动的举办,提醒人们新中国画院即将走过一甲子,也以蓄势待发之势,预示着画院体系正迈出携手奋进的步伐,重塑活力,迎接新一轮的挑战与变革。

  名家名作的推出,是画院活动的亮点,也是画院的职责与使命所在。无论是上世纪50年代,在修正民族虚无主义的时代浪潮中筹建的老牌画院,如北京画院、上海中国画院、江苏省国画院、广东画院等,还是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成立的专业创作机构,如中国画研究院、四川省诗书画院、浙江画院等,都是在党中央的关怀下以保护民族文化根脉为己任而设立的。因此,在画院的大型展览中,可以看到齐白石、沈尹默、吕凤子、贺天健、朱屺瞻、吴湖帆、钱瘦铁、王个簃、丰子恺、林散之、钱松喦、王雪涛、傅抱石、李可染、何海霞、陆俨少、谢稚柳、黎雄才、关山月等一批书画名家之作。新中国画院聚集起人才队伍,为国家创作、保留了大量书画精品,承续了传统书画的文脉,也推动了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

  这种组织和创作传统,可以追溯到古代宫廷的画院制度,而回顾古今画院制度的发展变化,则可以看到院体画的辉煌、文人画的兴盛、新国画的探索,由此可以进一步思考画院体制与书画创作如何才能达成相互促进的格局。这或许也是近几年中国国家画院申请国家重点项目《中国画院史》和浙江画院牵头编纂《中国画院志》,尝试以全面系统的普查、核实、梳理,告别画院历史和研究著述始终处于断章式和碎片化状态的终极旨归。

  宫廷绘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五代时期宫廷画院雏形便已形成,宋代宫廷画院建立,并在南宋达到鼎盛。两宋院体画也在“师造化”的基础上,成就了工笔花鸟画、山水画具有文化高度的审美创造,成就了后世难以逾越的巅峰。值得玩味的是,自元代以后,历代帝王虽然尊崇艺事,但宫廷再也没有了画院的正式建制,只存在管理宫廷画家的专门机构和从事绘画创作的专门场所,例如清代的如意馆和南书房。这种对宋代画院制度的舍弃,或许是历史的选择。最终,院体画的精致、严谨、恢弘,也被文人画“逸笔草草”的审美体系所取代。这其中,审美个性的觉醒,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代以来,西风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让美术救国的思潮奔涌,各种画会、画院应运而生。这些自发组织的机构,既有传统派,也有革新派,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让中国画获得新生。例如,1920年由金城、周肇祥等发起成立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上追宋元。1926年成立的广东国画研究会,同样以“研究和振兴国画”为宗旨,但多了对各种艺术风格的包容。1930年高剑父成立的“春睡画院”,则旗帜鲜明地提倡革新中国画。这些画会和画院不囿于一家一派,为新中国美术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后继人才,其建制也可谓是现代画院的雏形——创作、研究、教学、展览、对外交流活动齐头并进,具备了多重社会功能。这其中,文化的自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疑,画院的产生与发展,应和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但无论是古代的宫廷画院、近代的民间画院,还是今天的国家画院,对于它们而言,“画”都是第一位的,或者可以说,“画”是“1”,其他的都是“0”,画院功能的发挥,都建立在出人才、出作品的基础之上。今天的画院人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认识到各级画院所面临的各种问题:一些省级画院人才青黄不接;一些市级画院或鱼龙混杂,或空壳现象突出,徒有其名;还有一些画院的建制是美术馆、画院“馆院一体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一边是创作,一边是美术馆的运营、公教功能的发挥,如何恰当处理两者的关系成为难题。此外,省市画院之间缺乏常规的联系机制和更大的交流平台,表面上看,全国画院系统一家亲,血缘很近,但彼此又很陌生。面对问题以及新世纪以来有关画院体制的质疑之声,画院人渴望画院系统发挥对社会、对文化应有的作用,渴望为画院正名。

  诚然,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资源整合时代、团队合作时代”,画院系统的联动或许可以激发画院人的团体力量,画院的体制建设或许可以成为画院人创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制度保障,但只有人的进步才能促成时代的进步,有“画”才有“院”,在制度与创作相互激荡的创想中,只有建立在辛勤耕耘基础之上的个体努力与突破,才能产生优秀作品,激发画院创作的整体活力,从而带动画院整体创作面貌的上扬。因此,每一个画院人做好自己、潜心创作,才能真正推动画院的发展,反过来,期待办院水平的整体突破,个体跟进,则往往两边落空。这或许是画院人在积极推动画院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和应该持有的态度。期待新中国画院迎来一个甲子后的新生。

  《 人民日报 》( 2016年06月12日 12 版)

  

标签: 画院;中国画;制度;浙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