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父亲的“叨叨”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徐 涛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6月30日 08:14:00

更多

唯有真情最动人。不少来稿笔墨不多,却力透纸背;文字无奇,却苍劲挺拔。不仅让人感受到那深沉的信仰力量,那纯粹的精神生命,那真挚的灵魂追求,更在回答这样的深刻命题中直抵我们的心灵: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在光辉旗帜下,庄严地举起右手;又是什么,让他们投身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披荆斩棘、鞠躬尽瘁。

  前些年,父亲退休了,从老家打来电话跟我商量,是否有必要把组织关系从企业转到社区。他担心企业每况愈下,党建若是不规范,万一改天丢了组织关系,没处缴党费怎么办?我故意逗他,组织关系放哪里不都一样?父亲抓住这句话,在电话里训了我十分钟,然后生气地摔了电话。

  我离家读书、工作也快20年了,父亲主动打电话的次数屈指可数,连孙子出生都没怎么嘘寒问暖过。这通电话足见组织关系迁转是他的人生大事。父亲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一名码头工人逐步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对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党的培养念兹在兹。这么多年,父亲与我聚少离多,每每见面,家长里短聊不上几句,说得最多的总是党:他为党和国家的进步感到骄傲,对党内的一些不良作风和腐败问题感到痛心,再就是对我耳提面命、谆谆教导,抓住一切机会对我“叨叨”几句党性修养的问题。

  这些“叨叨”伴随我入党至今。每当我处在人生路口或者进步台阶前,父亲的“叨叨”总在提醒我别忘了党员的身份。其中有一些片段让我念念不忘:我宣誓入党的前一晚,父亲拉着我在阳台上背党章,党员的权利义务一条一条过。考上大学、离家前夜,他又抓住我彻夜长谈,叮嘱学业以外,说的最多的就是守住本分、修身正行、戒绝贪念。我工作后第一次回家探亲,几杯老酒下肚后,父亲告诫我要有情怀、要能奉献,吃饭砸锅的事情咱可不干。

  如是说,父亲也如是做。他在港口工作时,除夕夜吃了年夜饭后总是匆匆回码头值班,夏季汛期家里更是看不到他的影子。搬家多次,无论在哪,楼上楼下的邻居们,遇到困难都愿找父亲,有啥矛盾都愿让父亲评评理。干了那么多年的码头工作,忽然父亲要转行去做广告、投资影视剧,家里人都劝他“大老粗别玩票”,他却说这是组织的安排,只要尽心尽力就一定能做好。于是,父亲和剧组同吃同住几个月,电视剧上了央视一套黄金档,在省里拿了“五个一”的奖。有人问剧组里有潜规则吗?父亲半开玩笑又一脸严肃:有我在,他们敢?!

  别看父亲风风火火、大刀阔斧,他也有“胆小”的时候。退休金账户里多了千八百块钱,成日坐卧不宁。我说人家财务算账门儿清着呢,还能便宜你?父亲又“叨叨”我一遍财务纪律的问题,然后问东问西,直到弄明白是企业年金才心安。同是做广告的朋友请退休后的父亲帮忙,觉得老爷子做了那么多年广告,蹚蹚“衙门口”没啥问题。可一个月后,父亲“下岗”了,朋友评价“老爷子太实在,连条烟都不会送”。

  如今,父亲的组织关系早就落在了社区,前几天去参加社区纪念建党95周年的党员大会,第一时间就把党员徽章的图片通过微信发给我。我也在单位得了优秀党员,父亲得知后主动要求视频通话,视频打开后,只见父亲端着酒杯一饮而下,又开始了对我的“叨叨”,末了还是那句话,“儿子,踏踏实实做事,别忘记了自己是党员!”

  (作者为人民日报社办公厅干部)

标签: 父亲;叨叨;老爷子;党员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