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官样朋友圈”是畸形网络生态的产物

来源:红网
作者:春秋    责任编辑 金晨
2016年07月16日 09:11:01

更多

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

  仔细研究不同群体的微信朋友圈,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领导干部在朋友圈一般都比较沉默,而且级别越高越不爱在朋友圈说话,他们几乎从不参与热点话题的讨论,即使偶尔更新也以转发“心灵鸡汤”、分享风景照为主。这个现象在公务员群体中非常普遍,完全可以用“官样朋友圈”为之命名。(7月15日《京华时报》)

  在当前我国网民数量已达7亿之多的现实语境下,网络已然成为民众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正因如此,各级政府无不在适应这一新形势,积极转变作风、改变观念,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做好网络理政。然而,有不少官员对待网络却保持“鸵鸟心态”,即以沉默、逃避的态度面对网络舆论。

  官员此举的确与当前社会形势发展不符,这不仅阻断了民众通过网络与政府沟通的渠道,更使民众对官员群体产生偏见,认为官员对待网络的沉默、逃避态度,其背后必然有不可告人的秘密。但官员的“网络恐惧症”并非没有缘由,当前的网络生态并不理想,官员因为身份角色,不愿积极参与也在情理之中。

  前不久,网上曝出一张图片,指责南京玄武区副区长抗涝时摆拍。无论事情是否属实,此类事情一经网络曝光,必然会令当事人吓出一身冷汗。几年前的杨达才事件,正是因为一张车祸现场的微笑照片,从而被网友挖出违纪问题。一方面来说,网络时代,一旦官员有违法乱纪行为出现,网友便可以充当舆论监督的“急先锋”,瞬间将官员的不良行为公之网上,从而发挥民众的监督作用。但另一方面,也正因为网络,任何人都有可能成为网友“人肉”的对象,政府官员群体更是被“人肉”的高危群体,这让不少官员对网络产生了恐惧。

  假如官员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网络热点话题讨论,而不是只在朋友圈里发些“心灵鸡汤”,那么官员的观点是代表他个人,还是代表政府立场?显然,不少网友可能会将官员个人的观点当成官方立场,从而产生误读。原本想通过网络实现民众与政府之间更好地沟通,现在却因双方理解的偏差而加深误会。这样的网络沟通对和谐官民关系并无益处。更为关键的是,在朋友圈中,官员也无法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一旦表达不当,就可能被人恶意曲解,从而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可见,在网络时代面前,官员群体处在一个尴尬的地步:想要主动接触网络世界,却有诸多担忧和顾虑;想选择逃避,却又要受到民众指责。究其原因,在良好的网络生态未形成前,在正确的官民关系为建立前,官员选择回避网络舆论,其实未必是件坏事。

  文/春秋

标签: 官员;网络;朋友圈;官民关系;网络舆论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