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违规跨市招生戳痛教育“病灶”

来源:红网
作者:徐大发    责任编辑 朱婧
2016年07月31日 09:36:36

更多

去省城168中学读书,相对于本地中学来说,学费更昂贵,成本付出更多,而且不能享受到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待遇。即便这样,还是没能留住这些“尖子生”。原因何在?

  安徽蚌埠市民黄文(化名)的孩子今年中考考出了超过760分的高分,让全家人欢天喜地。他没有报当地最好的高中——蚌埠二中,而是报考了省示范高中合肥168中学,放弃了蚌埠当地中考志愿的填报。可是,目前孩子在哪所中学的学籍都“没有着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蚌埠市的高分生源约有70人没有在当地填报志愿,他们基本上被合肥168中学“录取”。现在,他们同样面临着“能否入上高中学籍”的问题。(7月30日中国网)

  去省城168中学读书,相对于本地中学来说,学费更昂贵,成本付出更多,而且不能享受到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待遇。即便这样,还是没能留住这些“尖子生”。原因何在?据了解,今年蚌埠市750分以上的中考考生约有三分之一没有填报本地志愿,他们基本上流向了合肥168中学。这样的势头,对本地高中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冲击,引发地方的生源保卫战也不难理解。

  生源保卫战的撒手锏是扣住学生的学籍,一面向省教育厅“告状”施压,一面劝说进入省校的学生回流就读。这样的举措当然令家长们很恐慌,而自己的孩子却还不知情。假如三年后高考出了梗阻,那问题岂不更大?其实学生是无辜的,家长也是有委屈的,因为他们并不知道会出现这种状况。

  从学生的个人教育权利来看,他们是可以到省城高中读书的,学校扣押学籍之举其实也涉嫌违规。现在学生电子档案早已全国统一上网了,只要放行就不会太难办。而且各地历年来也有不少学生在168中学就读,档案同样不是问题。再说,试图通过学籍留人,也不是真正的办学好办法,唯有以优质教育资源、优异的教学业绩留人才是上策。

  这样的教育事件错不在家长和学生,而在教育政策的制度漏洞和校际区域间的均衡不够。

  按照安徽省教育厅下发的招生工作通知来看,168中学显然是违规了。一是没有在学生学校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和生源所在市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二是自行录取了无档案考生,也并非全是在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下的招生。正是教育厅通知中的一条制度漏洞打开了民校违规招生的缺口: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在招生计划未完成的情况下可以跨省辖市招生。如果像省普通高中那样一律严禁跨市招生就不会有此争端出现了。

  省民校与地方市高中抢生源,表面看来是为了“均衡教育”捍卫教育公平,实质上还是为了各自的政绩显赫而战。试想,假如去省城的是一些“差生”,各校还会这样抢夺吗?

  看一个学校的政绩就看你这校考上名校的人数有多少,对学校的办学业绩评估几乎也是以此为硬性指标,考上名校的学生人数也就实际上成为了“高考指挥棒”。“尖子生”多,也就意味着考上名校的人多,也就有了奖励和名誉,也就有了广告效应……一荣俱荣。这种只看少数“尖子生”而忽略大多数中等生后进生的教育是违背办学宗旨的,对学校以考上名校生的多寡为评价也是极其错误的。

  教育专家李镇西老师曾说:“一流医院收治的都是最难治的病人,而几乎所有一流的中学招收的却是最好教的学生!”这话可谓一语中的,极具讽刺意味,是对各校抢夺尖子生现象提出的批判与反思。各地出现的违规跨市招生背后正是畸形办学涌现的表征,这种“病灶”我们其实发现多年了,只是还没有动真格根治,现在愈演愈烈,是到了动大手术的时候了。

  文/徐大发

标签: 教育;招生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