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片更需要昨天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肖 纯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1日 07:33:58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哪怕现实中有很多惶然与困惑。而历史终究会记住他们,所以文艺片也许更需要昨天。
最近上映的《路边野餐》,再一次凸显了文艺片的撕裂。世界著名电影杂志《电影手册》对导演毕赣采用的新魔幻主义创作手法不吝赞美,该片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也获奖无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片在国内上映后观者寥寥,而且电影院排片稀少,很多人压根不知该片的存在。
《路边野餐》上映前,导演表示绝不跪求排片,骨气令人钦佩。看完《路边野餐》,置身空荡荡的放映厅,突然明白:有些电影,注定不被市场认可,也无须市场认可。但电影史会记住他们。只要创作者自己内心坦然、无怨无悔就好。
票房惨淡,未必血本无归。文艺片一般投资不大,靠海外发行的版权费大多能回本。但因内容晦涩,几乎丧失了在商业院线卖座的可能,所以对于注定不会大赚的票房,没什么好抱怨的。
拍电影必须考虑赚钱,这是对投资人负责。从这个角度,所有文艺片都是商业片,不必矫情与回避。现在一般意义上的大片,除了高昂的拍摄费用,宣传费用更是占了大头。很多大片因宣传费太高,几亿票房都难以回本。可见宣传不一定有用,不宣传一定没用。
不过二者都无关道德,文艺片没必要嘲笑商业片肤浅,人有阳春白雪的权利,不代表下里巴人需要上审判席。文艺片方更没必要跪求排片,进行道德绑架,既然拍了大多数人看不懂的电影,就该面对票房的残酷。
《路边野餐》有很多感人的细节,还有长达40多分钟的长镜头,哪怕略显生硬,依旧可圈可点。观众最大的疑惑,可能来自于导演对时间的理解,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契合。加之社会上的浮躁之风,很难有人静下心来去延续《路边野餐》的思考。导演最可贵之处,正是在于他没有用大众娱乐来娱乐大众,反而是在进行严肃表达。
每个时代都需要每个时代的承担者。就像在唯票房论的商业片时代,依然有坚守者拍了大多数无法理解的文艺片,还有同样的固执者愿意为之贡献微薄的票房。
总要有人记录时代,哪怕现实中有很多惶然与困惑。而历史终究会记住他们,所以文艺片也许更需要昨天。至于明天如何,时间自有评价。
标签: 野餐;票房;文艺;商业片;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