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北清率”背后自有真问题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袁汝婷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5日 16:31:57
盲目追求“北清率”,当然值得反思,但这种反思不能浅尝辄止。批评某地基层政府、一所县级高中为“北清率”疯狂,或许拦得住一个区县、一所学校狂热追逐“北清率”,却未必拦得住千千万万同样狂热的后来者。
盲目追求“北清率”,当然值得反思,但这种反思不能浅尝辄止。批评某地基层政府、一所县级高中为“北清率”疯狂,或许拦得住一个区县、一所学校狂热追逐“北清率”,却未必拦得住千千万万同样狂热的后来者。
对追求“北清率”,不少人认为它是牺牲大多数人、成就极少数人的教育“锦标主义”。不过记者走访的多个区县和学校却发现,“北清率”与一本、二本率之间并不是“你死我活”的分化状况,而基本呈现出一体的局面。换言之,“北清率”高的学校,往往教育质量也较高,各项高考指标都相应领先。
但是,过度追求“北清率”就会走向教育的异化,引发新的不公平和其他各种扭曲现象。应当看到,疯狂追求“北清率”只是一个表征,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它的现实背景,就挖不掉教育功利主义的病根子。这正是“北清率”“状元热”年年争议却又年年重演的原因。简而言之,“北清率”背后的现实背景,是教育资源“寡而不均”——
首先是教育资源之“寡”。追求“北清率”折射出政府、学校、家长都具有的切实诉求:政府需要可以量化的指标以期着力提升当地教育质量,其中也不乏官员谋求教育政绩;不是财政全额保障的高中学校需要打造招生金字招牌,以期吸引更多择校费和优秀师资,形成良性循环。
家长们对“北清率”也并不反感,甚至趋之若鹜,由此才出现了报道中“出租车司机能准确说出最近两年考上清华北大的人数”的场面。这种趋之若鹜的背后,是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盼,也折射出优质教育资源的严重匮乏。
那个将“每考入清华、北大一名学生,县政府奖励50万元”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河南某县,紧接着的一句话是“力争用2-3年的努力,打好教育翻身仗。”与重金奖励相比,落后地区亟须打“翻身仗”的严酷现实,和基层政府摆脱教育困境的急切渴盼,才更加值得关注。
现实背景,更是教育资源之“不均”。报道中关于资源分配失衡的尴尬现状不少,记者走访中,一些区县多年来也没有一个学生考上清华北大,全校数一数二的成绩甚至进不了邻县高中的重点班;而在另一些地市的重点高中,几乎每个班都有学生考上名校,学校不仅不为“北清率”发愁,甚至目标早已不局限在此,而扩展到香港和国外高校。
我们很少听闻北、上、广等城市以财政拨款奖励考入北大清华的学子,却常见基层乡县因“北清率”实现了零的突破而举县同庆。与一所学校拿出几万元奖励“北清”师生相比,同一片蓝天下,如天堑一般的教育资源、水平和机会的差距,才更加令人心忧。
当越来越多的城市高中生已经拥有了视野宽广的升学选择时,许多农村考生还在期望通过一场高考脱离贫穷、改变命运。从这个角度而言,更多地聚焦追逐“北清率”背后的现实鸿沟,才是亟待解决的真问题。
(责编:董晓伟、文松辉)
标签: 现实背景;学校;优质教育资源;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