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双一流”建设要有新理念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熊丙奇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8月09日 17:29:51

更多

近期,网上一份“双一流建设拟定大学名单”的流传,引发高度关注。(摘编自8月8日《光明日报》,原题为《“双一流”建设应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

  近期,网上一份“双一流建设拟定大学名单”的流传,引发高度关注。虽然教育部第一时间出面否认,称从未发布过“双一流”名单,但关于“双一流”和“985”“211”之间的关系,已经引发众多讨论。

  “985”“211”两个工程的建设初衷是为了集中优势资源,重点建设少数学校、少数学科,使其尽快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应该说,“985”“211”工程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但是,重点建设存在的身份固化、竞争缺失、重复交叉问题困扰了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985”“211”的变异值得思考。“985”“211”工程从为了建设学校、促进学校学科发展,变成了一个学校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这是行政主导学校办学的结果。入选学校要进行行政评审和行政评价,这意味着,只要入选了“985”“211”高校,就已经取得某种办学成就和地位。这好比申请课题,学者获得了某个课题,课题研究还没有开始,在入选一瞬间,金钱、地位、成果似乎什么都有了。

  “双一流”建设也要警惕这种倾向。如果仍旧采取这种方式,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校、学科是否入选了“双一流”上,入选之后就万事大吉,那就又成了一种身份的象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推进“管办评分离”改革与去行政化。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提到了要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改革,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按照“管办评分离”的要求,政府的责任是宏观管理,保证学校投入,同时监督学校依法办学,而具体办学应由学校自主决定,评价应该由第三方社会专业机构开展。这在“双一流”建设方案里已经明确提及,但真正推进管办评改革,建立起学校依法办学、自主管理、社会参与、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治理结构,非常关键。否则,即使启动“双一流”建设,实际上还是很难推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要知道,世界一流大学最终是通过学校自主办学、平等竞争而产生的。所以,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双一流”建设必须要处理好两个关键,一是为所有高校创造一个平等的竞争空间,二是学校在这个平等竞争空间中自主办学、自主发展,形成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即在废止“985”“211”身份的同时,要用新的思维、新的制度进行“双一流”建设。

标签: 学校;“ 211 ”工程;办学;世界一流大学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