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中国“女排精神”永不过时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樊大彧    责任编辑 石潇俊
2016年08月21日 05:20:11

更多

北京时间19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中国女排迎战荷兰女排并以3比1战胜对手挺进决赛。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打进奥运会决赛。

  北京时间19日上午,在里约奥运会女排半决赛中,中国女排迎战荷兰女排并以3比1战胜对手挺进决赛。这是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次打进奥运会决赛。

  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比赛,关键比分一直都是犬牙交错,中国女排激战四盘险胜荷兰,整场比赛只赢了对手四分。异常激烈的赛事,也吸引到超高的关注度,有数据显示,在比赛进行时所有打开的电视中,有一半在收看女排比赛。比赛结束后,线上线下的舆情更是升腾至沸点,“女排精神”再度感动中国。这种场景似曾相识——一场远在巴西的比赛,似乎带领国人完成了一次美丽的穿越,这一刻,我们仿佛回到1981年11月16日,那一天,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夺世界冠军。当时的中国人在经历短暂的停滞后,刹那间沸腾了。

  女排的胜利为何如此令人激动?中国女排在本届奥运会的历程,犹如一部励志大片,尽管大结局还未上演,但跌宕起伏的剧情,早已让人哭过了笑过了。作为中国体育的一面旗帜,此前被寄予厚望的中国女排,小组赛输了三场,只以第四名身份艰难出线。然而,在几乎无人看好的情况下,中国女排先是成功逆袭卫冕冠军、东道主巴西队,接着又战胜“苦主”荷兰队,时隔12年重返奥运决赛。光明的前途,曲折的道路,如此引人入胜的赛事,教人怎能不激动。

  再有就是,女排顽强拼搏、决不放弃的精神,以及连续取胜的战果,大大缓解了广大体育迷心中的“委屈”。本届奥运会上,中国男篮五战全负,女篮一胜四负,都是早早结束了征程,中国女排已成为三大球类项目中的独苗。这种情况下,中国女排连续胜利闯进决赛,在起到了凝聚人心积极效果的同时,自然会引发万众关注、群情激奋。

  中国女排挺进了决赛,胜利带给国人无限的喜悦和激动,也让“女排精神”再度成为热词。“女排精神”是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夺得五连冠后的经验总结,其基本内涵可概括为:无私奉献、团结协作、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的历史遗产,很好地诠释了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也超越了体育范畴走向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时代,鼓舞着百废待兴的中国拼搏奋斗、砥砺前行。

  然而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崛起,同时作为竞技体育强国的地位不断稳固,“女排精神”在一些场合受到冷落,甚至出现了还要不要重提“女排精神”的讨论。“女排精神”遇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健儿夺取了无数冠军,见多识广的国人对金牌日趋看淡,中国女排不再一支独放,“女排精神”的关注度自然会有所下降。另外,“女排精神”一度被片面理解为结果论、唯金牌论——赢球是“女排精神”,输球似乎就是缺乏精神。这种机械、功利的认识,既是对“女排精神”的误解,也对“女排精神”造成了伤害。

  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在部分传统优势项目上的表现远逊于往届,这更让人们意识到,在竞技体育场上,没有一场胜利是唾手可得的,没有一个冠军是不经历风雨的。中国女排再次令国人激动,是因为在经历繁华之后,这场胜利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女排精神”的最新演绎版本。这种精彩演绎让我们明白,中国“女排精神”永远也不会过时,因为它代表着“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在中国的生动实践。

  渴望胜利、敢于胜利,并且有能力、有智慧找到通往胜利的道路,中国健儿的奋力拼搏、勇往直前,不断丰富着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也将从中大受裨益。

标签: 女排;精神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