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全班70人63人被扇耳光,品德教师师德何在?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作者:胡欣红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09月12日 15:55:50

更多

全班70人63人被扇耳光,品德教师师德何在?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方式,需要师者用宽广的胸怀容纳、欣赏,需要用爱心浇灌哺育。

  新学期开学还不足一周,乐陵挺进小学六年级一班,部分学生家长陆续发现了孩子身体出现了不同的异样。有家长偶然注意到孩子半边脸肿了,不停追问,孩子才承认遭到体罚。据统计,全班70多个孩子,有63个挨了打。“少的打了5巴掌,多的20多巴掌,老师累了让学生打,打得不响还不行,喊疼也不行。”尤其讽刺的是,打人这位还是教品德的老师。(9月11日,山东电视台)

  教师节刚过,就爆出老师体罚学生的新闻,震惊不已之余,人们不禁要追问:在“不准体罚”已是常识的今天,为何还有这等触目惊心之事发生?

  客观地说,教师打学生耳光之类的事情虽不多见,但也绝非个例。著名特级教师吴非先生曾撰文谈到友人老诸约谈学生之时,某生感慨:“我来一个月了,到现在为止,你们一个也没打过我。”诸老师惊讶莫名之际,学生如是解释:“我初中常挨打,有回题目做错,额头被老师打破,血淌到脸上,老师不耐烦地抽张纸巾,让我擦擦,继续做题。” ……

  如果说在法制意识和师生平等观念相对淡薄的年代,教师凭借施教者的威权体罚学生尚且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在《教育法》、《教师法》 、《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诸多法规明确规定教师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情形下,在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师德师风,辱骂学生随时有曝光危险的处境下,竟然还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真是咄咄怪事!

  首先,体罚表明教育的低级、粗糙与无能。成年人打儿童,是欺负儿童体弱,恃强凌弱,实乃教育之耻。进而言之,教师打学生,不仅侮辱了学生,也侮辱了自己的职业和人格尊严,是教学水平低劣和缺乏爱心的表现,是功利主义教育所结出的恶果。

  其次,平心而论,教师体罚学生也与教学任务重、心理压力大所导致的情绪失控密切相关。班额大、升学压力大是我国学校的现实条件。一篇统计报告表明,我国10年来班级平均人数高居不下,小学平均每班有39人,初中每班可达51人以上,而渉事的小学六年级一个班竟然有70多个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学生和维持课堂秩序的难度可想而知。大学还没毕业的王老师,作为新学期刚刚被调入六年级的实习老师,当然想好好表现自己,正是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态下,因为考试时“大部分孩子都没过”,当然要负起“责任”来。但因其管教的程度和方式不当,便成了“大开杀戒”的体罚。

  第32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八一学校考察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而要想做好“引路人”,“四有”是其基础,其中仁爱之心尤为关键。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灵魂,有爱心的教师绝不会只盯着眼前的分数,也不会一味要求学生“听话”,更不会动辄“失态”。龙生九子,各不相同。每一朵花都有自己的绽放方式,需要师者用宽广的胸怀容纳、欣赏,需要用爱心浇灌哺育。


标签: 学生;引路人;体罚;教师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