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智库不妨 多接“地气”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蒋卫阳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08日 07:47:07
智库,听起来似乎只与“高大上”相连,而11月6日在杭州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学年会暨第六届城市学高层论坛,颠覆了人们这一传统印象:参加者不仅有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媒体人士,而且还有不同行业的代表和市民代表,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建言献策。
智库,听起来似乎只与“高大上”相连,而11月6日在杭州举办的2016中国城市学年会暨第六届城市学高层论坛,颠覆了人们这一传统印象:参加者不仅有城市管理者、专家学者、媒体人士,而且还有不同行业的代表和市民代表,各方人士济济一堂,建言献策,充分体现了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思想。
作为会议主办方的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属于政府智库。在“后峰会”时期,杭州如何朝着建设世界名城目标大步迈进,这是一个为世人所关心的话题。而政府智库在这方面无疑将起到集思广益、推动政府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杭州市将政府智库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在探索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作出了积极的努力。而一年一度举行的中国城市学年会及相关高层论坛,就是一个创新的做法。这个活动形式上是一个会议或论坛,但其实质是一个大平台,通过每年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西湖城市学金奖评选,以及围绕城市流动人口、城市交通、城市教育、城市环境等进行的专题研讨,起到了沟通城市管理者与各界人士的交流,汇聚海内外真知灼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作为政府智库,在重视听取专家学者专业性建议的同时,还十分注意吸纳来自民间的智慧,这一做法值得借鉴。每年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评选,是向海内外有识之士发出的“英雄帖”,世界各地已公开发表或未公开发表的论文、研究报告、著作、译作均可参评。笔者发现,即使一些被推选出来在相关论坛上介绍的论文成果,其选题也十分具有现实针对性。如在城市土地(住房)主题论坛上,3位专家学者所作主旨发言的内容,分别是有关“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及其解决”“城市雾霾管控:土地利用空间冲突与城市风道”“新形势下国土规划转型发展”,这些问题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今年城市土地(住房)主题论坛还专门邀请了公租房住户代表参加,让这些普通市民与专家学者有直接对话的机会。
如果说每年的钱学森城市学金奖评选,更多面向的是专业人士,那么同样是每年举行的西湖城市学金奖评选,则成为全民头脑风暴的“狂欢”。像去年西湖城市学金奖得主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名学生,其“垃圾快递员,拾荒者的另一种选择”金点子,今年已化为杭州市环境集团的具体举措,制作成“清洁直运App”产品;而“垃圾快递员”的服务模式,也已经在杭州拱墅区李家桥、下城区东新园等10余个社区试点推广,实现了金点子“征集-评审-获奖-应用”的链条效应。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的这些创新做法说明,政府智库也可以做到接“地气”。应该看到,与专门化的学科研究不同,智库尤其是政府智库,其职能作用决定了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一些地方在政府智库建设上存在学科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其提交的成果影响范围局限在各类研讨会。而在建设新型智库过程中,应当更加重视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增强研究问题的指向性和精准化。
从这个角度说,政府智库何妨多接些“地气”?
标签: 智库;专家学者;金奖;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