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思维 人民满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张 韬 责任编辑
程永高
2016年11月28日 08:33:04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说明,用群众思维走群众路线,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才能把事情办得让群众满意。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制胜的法宝,要在新形势下发扬光大。深入群众、拜民为师是干部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多深入群众中去接地气,关心群众冷暖,汲取群众智慧,解决群众难题,才能达到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于民的有机结合,工作中才能更加有“底气”。
然而“走群众路线”绝不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的体验之旅。只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正带着群众思维去走群众路线,才是接地气的应有之义。
电影《我不是潘金莲》热映,将如何才算接地气的问题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在法律上理亏在先的农村妇女,竟引得无数干部尽折腰,着实令人哭笑不得。片中从县法院的审判员到院长,再到县长,直至市长,一众干部无一不是想要圆满解决问题。但现实却事与愿违,秉公执法、照章办事,最终却没能阻止事情向众人所不愿的方向发展,到最后干部们反而没了“底气”。
电影里各级干部没有错,倒是主人公李雪莲看似在胡搅蛮缠。从县到市,干部们一次次重整旗鼓,调整策略、改变工作方式,都未能奏效。市长亲自到当事人的陋室与之“秉烛夜谈”,不可谓不诚心实意,不可谓不接地气,但仍旧于事无补。究其原因,干部们终究是把群众当作了工作对象,而非思民之所思,忧民之所忧,带着群众思维,从百姓的视角去考虑和看待问题。
一念之差,天壤之别。尽管很多时候,干部的初衷是好的,得到的结果却截然相反。这是因为,有人将心比心地把群众当作亲朋挚友来看,有人冷冰冰地把群众当作工作对象来看。思维决定行动,殊途无法同归。影片中很多干部处理问题的动机多是来自于怕上级问责的压力,而非帮助当事人化解心结。心里多了官本位,形式主义就会滋生蔓延,心里多了政绩秀,留给群众的位置就少了。只有真正用群众思维去思考解决问题,才能在利益诉求上与群众保持一致,才能解决好群众的难题。
事情做得对不对,拿出白纸黑字的规章制度、考核标准,对照即可。但事情做得好不好,百姓满意不满意,却需要干部用百姓可以接受、能够明白的方式去诠释。像“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思维方式,无论其背后的事实如何,这种处理方式也是要不得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用群众思维为老百姓办事,本就是群众路线的题中之义。要彻底从思想上去除“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高高在上的错误思想。各级干部一定要用群众思维走群众路线,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才能真正把话说在百姓的心坎上,把事情办得让群众满意。
标签: 群众;干部;群众路线;思维;为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