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肖高    责任编辑 逯海涛
2018年08月28日 07:48:30

更多

​贯彻落实全省质量大会精神,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固和发挥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品质化、集约化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其行业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

1.jpg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的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形成了历史性交汇。我国抢抓这一重要机遇,适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计划,旨在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深度推进两化融合,努力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生产性服务业是两化融合的核心,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是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环节和根本途径。我们要着力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中下好先手棋。

  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新态势

  生产性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以及法律事务、专利事务、设计服务、管理咨询等专门服务行业。在发达国家,有一条“两个70%”的经济规律,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70%,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70%。当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

  一是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十分明显,尤其以金融、信息和设计为主导的核心集群,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外溢和专业化分工,形成产业集聚优势。比如,日本东京被称为“世界动漫之都”,其新宿、练马区是文创产业的最大集聚区,江东区和港区是信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地。日本静冈县被称为“日本经济的缩影、产业百货大楼”,以浜松市为中心的静冈西部地区,机械加工制造业发达,是丰田、本田、铃木等汽车、摩托车的集中生产区,伴随高端制造业、高度的专业化分工,催生了大量的生产性服务需求,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化、集聚化效应明显。

  二是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两者界限逐渐模糊,制造业服务化和服务业制造化互相深度融合。不少跨国企业减少制造环节,把生产外包给其他企业。制造企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其产品为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并随产品出售知识和技术服务。一些服务企业凭借研发、设计、管理、销售渠道等优势,通过贴牌生产、连锁经营等方式嵌入制造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三是服务方式趋向虚拟化、网络化、外包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引发了深刻的变革,服务方式逐渐虚拟化、网络化。云计算技术突破计算能力的限制,开始规模化服务的变革。云计算技术成熟以后,物联网、大数据开始突破技术瓶颈,成为技术变革的动力。此外,服务外包化趋势明显。在日本物流业领域,制造业的外包比率高达75%。

  四是生产性服务业逐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生产性服务产业链向制造业延伸,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和服务的全方位支持。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的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保持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阶段的服务优势,“内化”服务(即企业内部提供的服务)和“独立”服务(从企业外部购买的服务)都成为企业产品差异和增值的源泉。

  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效和存在的短板

  长期以来,我省稳步推进服务业发展,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工业占比,实现了产业结构从“二三一”向“三二一”的转变。近年来,我省积极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取得了积极成效。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等生产性服务行业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52.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61.3%,占GDP比重为32.3%。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我省制造业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和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任务依然较为紧迫。这和生产性服务业供给总量不足、供给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参与全球化程度不深、发展相对滞后等情况密切相关。

  从目前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总量规模依然偏小、行业发展不均衡、产业融合度不高。生产性服务业的行业结构,仍然以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金融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等传统行业为主,科技含量较高的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比重偏低。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现代物流和市场营销等仍主要存在于工业企业内部,专业化、规模化水平较低,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不足,对人才和资金等要素的集聚能力还不强。

  引领我省生产性服务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当前,浙江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方位。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深刻把握产业发展规律,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不断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一、大力推进生产性服务业结构性改革。一要增加生产性服务业有效供给。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根本要求,深入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生产性服务业的有效供给,稳步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引导、构建价值链、打造专业化分工体系等措施,加快建立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系统。二要提高生产性服务业供给质量。贯彻落实全省质量大会精神,加快实施品牌战略、标准化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全面开展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巩固和发挥以技术、标准、品牌、服务为核心的质量优势,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向高端化、品质化、集约化转型升级。推动规模大、信誉高、服务质量好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战略合作、企业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充分发挥其行业辐射和带动作用,提升产业链整体质量水平。三要加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引导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心城市、制造业集中区域、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以及有条件的城镇集聚,推进规模化集群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和特色发展。

  二、加快打造高效便捷的现代物流体系。一是着力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大通道建设作为现代化浙江的发展轴线,建设多元立体、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以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智慧化交通建设,打造高水平互联互通的交通设施网络,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和机场群。联动发展海港、陆港、信息港、空港,加快发展江海陆空联运。二是合理规划物流产业空间布局。构建以杭州、宁波两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为核心,不同层次的物流枢纽为依托,各类物流示范园区为支撑的物流布局。推进全省物流协同发展和区域辐射,增强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实施的战略支撑能力和枢纽服务能力。三是全面提升物流企业竞争力。培育一批商业模式创新、供应链整合能力强的平台型第三方物流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服务,提高物流企业配送的网络化、智能化、标准化水平。引导传统代工生产向设计制造、品牌制造转型。

  三、构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竞争新优势。一是加快培育新兴行业和新型业态。深入推进我省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战略部署,从信息服务、研发设计、创意服务、外包服务、商务服务、供应链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等新兴行业入手,进一步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规模。二是谋划培育未来产业。目前,物联网、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精准医疗等新一批技术和产业已处于孕育突破期,我省要加快谋划发展,加快基础性、前瞻性研究和技术储备。三是强化科技创新应用。大力推进“企业上云”,加快工业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企业经营、市场销售等各环节的应用,建设重点制造业行业工业大数据创新中心。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建设“浙江大学+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沪嘉杭G60科创走廊”,重点扶持之江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打通创新链、产品链、价值链,推动产学研结合。

  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养和集聚。一是实施更加积极有效的人才政策。贯彻落实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抓好创新型科技人才、企业家和工匠这三支人才队伍,千方百计集聚创新要素。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实施重大引才引智工程,大力引进大院名校、高端科研院所,加大对生产性服务业领军人才、高端人才、国内外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加快生产性服务业人才集聚,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核心资源。二是优化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要素供给结构,优化培养模式,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定向培养产研融合型人才,推广校企合作操作型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和高校开展“订单式”培训,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三是提升职业教育水平。要创新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改革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完善考评体系。规范职业教育准入机制,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发放标准,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和公信力。

  五、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对内对外开放。一是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内开放。深化“最多跑一次” 改革,消除制约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进一步放宽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少生产性服务业前置审批和资质认定事项,对重点领域的生产性服务企业在商事登记中开通“绿色通道”。二是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对外开放。贯彻落实全省对外开放大会精神,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推进杭州、宁波争取国家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率先落实国家在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开放的政策,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积极引导外资企业来我省设立生产性服务企业、各类功能性总部和分支机构、研发中心、营运基地等,重点盯引“旗舰型”企业、行业“领头羊”、细分领域“隐形冠军”、高科技“独角兽”。三是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我省生产性服务企业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整合全球资源,开展跨国投资和跨国经营。落实境外投资便利化举措,简化生产性服务业境外投资审批程序,努力为企业“走出去”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作者单位:浙江省政府办公厅】

标签: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高端;制造;服务;制造业;融合;服务企业;服务业增加值;研发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808/W02018082827514669534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