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回顾来时路 整装再出发

——《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研究系列》丛书发布会发言摘要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    责任编辑 郑亚丽
2018年11月26日 13:22:49

更多

编者按:《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研究系列》丛书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的献礼之作,是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倡导设立的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首批项目成果之一。11月21日,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在京共同主办《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研究系列》丛书首发式。本报今摘要刊登与会专家发言,以飨读者。


timgFMO6F5E2.jpg

  浙江发展的原创性经验

  蔡昉   

  今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上,以深谋远虑、深化变革、深刻重构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大力度改革,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新境界。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40年来,浙江始终将中央精神与浙江实践相结合,从自身的历史沿革、资源禀赋、精神面貌、基础人文等方面出发,创新性地开启了一轮又一轮的改革,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的奇迹,走出了一条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浙江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形成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

  40年的改革开放,使浙江从一个资源贫乏、经济总量较小、发展相对缓慢的小省,一跃而成生产总值达到5.18万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6万美元的经济大省。特别是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指引浙江未来改革发展的“八八战略”,以主动的姿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在更深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最大限度地发挥浙江优势,弥补发展短板,进一步解决了浙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15年来,历届省委坚定不移贯彻“八八战略”的各项部署,一张蓝图绘到底,浙江的改革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原创性、先导性经验。

  作为“浙江文化工程”第二批研究成果,《浙江改革开放四十年研究系列》丛书生动、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浙江改革开放基本经验,描述了浙江人民40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浙江人踏着滚滚钱江潮,以自主创新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以统筹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均衡发展;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治理,打造生态浙江、美丽浙江;以共享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积极推进法治浙江建设;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我们看到的“浙江今天”所面临且破解的“烦恼”,将是今后中国其他地区可资借鉴复制的经验启示,更是我们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宝贵资料。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副院长】

W020181126221851129092.jpg

  谱写新时代浙江篇章

  来颖杰

  浙江是中国革命红船的起航地、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的先发性优势;较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扶持欠发达地区政策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格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习近平同志率领十一届省委制定实施“八八战略”,历届省委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绘到底,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这一系列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极大地解放和增强了社会活力,浙江成功实现了从资源小省到经济大省的历史性跨越,成功实现了由基本温饱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些年,浙江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走在全国前列。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八八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浙江萌发与实践的集中体现。在实施“八八战略”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作出了“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的重要指示,为新时代浙江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加快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极大地振奋鼓舞了浙江的干部群众。

  历史的鼓音总是在时代转进的关键处擂响,纪念这个重要时间节点的最好方式,就是旗帜鲜明地深入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以“最多跑一次”改革撬动各领域改革,坚持“四个强省”(改革强省、创新强省、开放强省、人才强省)工作导向,加快建设“六个浙江”(富强浙江、法治浙江、文化浙江、平安浙江、美丽浙江、清廉浙江),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浙江篇章。

  【作者为浙江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W020181126227650587515.jpg

  改革开放40年的缩影

  盛世豪

  40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新篇章。40年来,浙江高举改革大旗,以勇立潮头的姿态,敢开风气之先河,勇当改革弄潮儿,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活力最强的省份之一。40年来,浙江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的先发性优势,开创了多个全国第一。如全国第一个个体户、全国第一家股份合作制企业、全国第一个专业市场,等等。我们较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扶持欠发达地区政策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我们坚持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率先在全国初步完成从经济增长到绿色发展的转型;我们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15年来,浙江省委沿着习近平同志擘画的“八八战略”宏伟蓝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为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大力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建设“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政务环境最优、群众和企业获得感最强”的省份,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中央深改办明确要求向全国推广。在此基础上,全面撬动各领域改革,改革发展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显著增强。

  浙江改革开放40年,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之路,也是中国40年发展的一个缩影。从1978年到2017年,浙江的经济总量、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大幅跃升并稳居全国前列。其中全省生产总值由124亿元增加到5.18万亿元,年均增长12.1%;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36万美元,成功迈入高收入经济体门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26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4956元,连续17年和33年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位。

  为此,省委明确要求,全省各地各部门要深入挖掘总结宣传各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好经验好做法,特别是15年来践行“八八战略”的新成就和新经验。

  【作者为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

W020181126229775782645.jpg

  从历史观思考浙江现象

  李景源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做了两件大事: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以阶级斗争为纲,这是历史观上的变化。实际上,中国的改革开放源于历史观的变化。二是决定改革国家权力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提出民主制度化和法制化,即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础是权利保护,政府集中力量办大事与保护民众追求财富和美好生活的权利相统一。集中国家力量办大事和扩大民众权利,一个是力量的力,一个是利益的利,同样是历史观上的一次变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赋予了广大民众追求自身幸福的权利,改革春风才率先吹绿了浙江的山山水水。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念。文化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土壤,其核心是精神,再里面一层是价值观,而价值观最核心的就是理想信念。既然现在体制内、体制外所有的价值观念与精神的内涵都依存于社会制度,而在社会制度当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运行显现在体制机制上。毋庸讳言,体制内、体制外的价值观是有所不同的。浙江为什么能喝头口水,优势从何而来?从唯物史观解释,是从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上来的,由于处于体制内外人们价值观念的此消彼长,进而直接对经济体制转型和机制转换产生重大影响。

  改革开放40年来,浙江人民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浙江现象,归结起来是制度创新的必然结果。实现浙江历史上亘古未有的大变局,对这种制度创新文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是哲学的重要使命。我们今后还要继续总结、推进浙江经验的发展,因为浙江经验代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方向,这要从哲学层面进行深入思考。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哲学所研究员】

4.jpg

  深入挖掘浙江独特经验

  景天魁

  共享发展不可能建立在一部分人创业劳动,一部分人不劳而获坐享成果的基础上。我们一方面要保持相当高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同时又要有发展追求。到底怎么处理这个关系,我希望浙江的同志能够更深入研究这个问题。浙江是发展最快的地方,又是公平做得最好的地方。到底怎么看,理论上有基尼系数等概念提出来,也是一些衡量尺度。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着眼点还是要发展,因为没有差距,人的激励不够,大家都吃“大锅饭”,无法调动积极性。在一个国家发展的过程中怎么处理发展和共享的关系?对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在不同的阶段到底怎么处理好?浙江的经验怎么能够对这个问题作出更好解释,而且要把其中的规律性解释清楚。

  协调发展的问题,从全国来说,我们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工农差距急剧拉大。但是浙江在发展过程中就做得相当好,也就是浙江虽然发展得快,但这个差距并没跟着拉大,和全国不一样,全国的情况是发展越快,差距越大。这个到底是什么原因?这其中有很多规律性的东西,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农村发展虽然没有城市好,但农村内部的差距还大于城市居民内部的差距。浙江的发展却不是这样,反而是农村内部的差距很小,这当然可能与浙江的民营经济、块状经济深入到了千家万户直接相关,这里面具体的经验值得总结。我期待着浙江能够进一步在回答对全国有指导性的问题、理论性的问题、学术性的问题中,作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会学所研究员】

制度创新.jpg

  制度创新的浙江探索

  汪同三

  浙江创新发展有一个亮点,就是高度重视民营企业的发展。浙江之所以能够从资源小省到现在变成名列前茅的经济大省,这是一个重要的贡献。当初曾有“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之争,它们各有其重要性,但浙江的“温州模式”确确实实是一个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经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很多基础观点、基础实践都是浙江创造的。

  改革开放40年来,广大民营企业的经济社会地位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从浙江来看,企业获得了自主经营权,从而极大推动了企业技术改造的程度和速度。这不光是民营企业本身的事,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了全省的经济发展。

  1998年1月,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的通知》。在省级层面,1998年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是很不容易的,这也是浙江一个重要的经验。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创新发展。

  浙江实施“八八战略”15年来,经济年均增长速度是7.8%;非公经济占比从2002年的61.3%提高到15年后的74.9%。其中,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和优势。2017年,民营经济的增加值是3.4万亿,占了全省的65.2%,这是举足轻重的。个体经济的占比也从2002年的49.8%提高到2017年的60.5%。全国民营经济的税收占50%,浙江是56%;全国民营经济的产值占60%,浙江是65%;其他有关数字,浙江基本上比全国的高。这也是一个重要的经验。创新发展的内容很多,但浙江注重民营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创新,而且是一个制度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数技经所研究员】

timgE94776HZ.jpg

  法治浙江的重要启示

  陈甦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我们想更清晰、更准确、更全面地认识中国,可以从认识浙江开始。

  我注意到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浙江从依法治省到法治浙江的过程。1997年,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随后浙江就提出依法治省。2006年,浙江率先颁布了关于建设法治浙江的决定。从国家层面来看,2013年提出建设法治中国。这四个概念如果我们排列出来,又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是,先有依法治国,浙江才有依法治省,然后依法治省上升到法治浙江,后来才有法治中国。但是,从法治浙江和法治中国来看,法治浙江在先,法治中国在后,显然,法治浙江的实践在中国治国方略由依法治国到法治中国这个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依法治国、法治中国、依法治省、法治浙江这四个概念来说,依法治国、依法治省还是把法律作为一个有效的工具在使用;而法治浙江、法治中国里面,法律不仅是一个工具,还当作一种价值和信仰,提升到核心价值来使用。工具好用就用,不好用就放在一边,而法治中国、法治浙江是把法治作为一个核心价值来追求。

  从主体上看,依法治省、依法治国都是把公权力放在主体地位。在法治浙江、法治中国里,法治是主体,有一个共同的法治价值观,它决定我们要依法来做事情。它的内容也不一样,像依法治省、依法治国更多讲政策、制度的实施。法治浙江和法治中国的内涵更系统全面,既包括国家,也包括社会;既包括理念,也包括实践;既包括权利,也包括权力,我们讲的权利义务,这其实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在中国怎么演进?浙江的探索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例。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法学所所长】

W020181126239797791242.jpg

  转型发展的浙江方案

  潘家华

  改革开放40年,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迅速,这个阶段很成功。同时,工业问题的弊端也表现得特别突出。资源的上限、污染的红线、生态的底线我们都已达到并突破,这使得发展本身处于困境之中。显然,这是不可持续的,那就要进行一种新的文明的转型。这就是生态文明的转型。

  浙江人口密度高,环境约束强,生态也很脆弱,为什么还能完成这样一个转型?归根结底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然后才是利用自然。因此,浙江的生态文明建设属于内生,是有普遍意义的。浙江方案、浙江经验是开放的,开放的一方面属于内在的开放,但更多是为全国做贡献、为世界做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浙江的方案是一种引领。

  “两山”理念为什么能在浙江结出丰硕的果实?安吉是全国第一个生态县,也经历过污染的阵痛,但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开始改变,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就是生态产业化。安吉自身有很多绿水青山,有什么价值,怎么形成市场?把这些变成优质的生态产品,来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比如竹炭产品等竹制品,这样绿水青山发挥的就不仅仅是生态功能、生态服务,而且还属于优质的生态产品。因此,生态也是可以变成产业的,生态就是生产力。

  没有改革开放,浙江的一些动能就释放不出来,更不会有“温州模式”的产生。温州模式的精髓在哪里?无非是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和把土地从农民手中解放出来。土地解放出来,规模经营、效益增加,这样土地的主体功能就自然地分化出来了。正是改革开放,把动能释放出来,使得人与土地、人与自然能够和谐共生。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城环所所长】

W020181126242344646699.jpg

  亟待深入研究的大课题

  黄群慧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重要经验中,有一条涉及到我们的理论创新,还有一条涉及到经济发展的动力源,这就是所谓的“改革开放双动力”。

  涉及到产业本身的转型升级,动力则来自于政府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探讨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源,有一个很好的理论,叫做双轮驱动理论。结合浙江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就构造出一个双驱动模式。

  我们曾总结了全国的经验,包括中央与区域之间的关系等。浙江有自己创造的独特经验,比如温州模式、义乌经验等。通过浙江样本来看全国的问题,确实能够反映出这一样本的重要意义。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讨论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现在我们说两个作用都要发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尤其工业化的不同阶段,怎么能够结合,哪个作用更强一点,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什么样的区别,都需科学认识、精准把握。在技术进步的不同阶段,比如在跃升的阶段,政府要更多地发挥作用,一旦跃升到一个平台之后,一般要靠市场主导发挥作用。

  我也长期关注国企改革方面的研究,这个问题实践性比较强。新时代,国企改革至少涵盖四大方面:战略性重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混合所有制改革、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这四大方面的改革任务都要继续推进。我们既要进一步从企业实践的角度总结经验,也要从理论层面深入探讨研究。我觉得,一个是产业转型升级,比如浙江产业转型升级如何体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一个是在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如何更好发挥民营经济的驱动力。这两个专题亟待我们进一步做深入研究。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标签: 浙江;改革开放;习近平;改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八八战略;法治;法治中国;民营经济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img.zjol.com.cn/mlf/dzw/zjcpl/rdht/201811/W02018112630638928701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