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为G20备料精彩的杭州故事

对于中外媒体届时的高度聚焦,杭州也大可放平心态。只要我们做到信息及时公开、透明,表达出乐于与世界沟通交流的坦诚,国际社会一定会感受到杭州的美与真。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经常上网,六个字的画外音听懂了吗?

  如今,总书记提出的“经常上网看看”,希望领导干部们能拿出游子“奔团圆”的勇气,将困难和拖延化作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经常上网看看。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哲言: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之网

  孟子曰,“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互联网既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也是改善公共服务的“加速器”,通过网络问政,织就造福人民的互联网,不仅是转变政府职能的必须,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观点 > 学习有理 正文

学思践悟丨推进“标准化+浙江制造” 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周青 武健    责任编辑 钱振霄
2018年12月18日 07:51:05

更多

抓住浙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标准化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浙江制造“标准化+”建设机制,探索产业标准提升的新路径。

timg (6).jpeg

  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桥头堡,浙江更应发挥自身优势,深度嵌入“一带一路”建设。浙江是全国首个获批的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省份,“标准化+浙江制造”是《浙江省“标准化+”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加快实施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标准化+”行动,既是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也是以标准化引领浙江制造高水平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有效途径。

  面向“一带一路”加快推进“标准化+浙江制造”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浙江制造“标准化+”行动,是引领浙江制造高质量发展,提升浙江制造企业外向型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方式。从技术专利化到专利标准化再到标准国际化,是技术标准发展的逻辑,代表着技术的发展前沿,也代表着市场的优势地位,能够在“标准化+”行动中,为浙江制造技术与市场高质量协同发展提供良好契机和坚实平台。

  加快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浙江制造“标准化+”行动,有助于提升“浙江标准”国际化水平,带动浙江制造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浙江处于“一带”与“一路”的交汇地带,通过与相关国家共同制定优势领域的国际标准和标准互认,可以充分发挥浙江企业全面服务“一带一路”经济发展的桥头堡作用。

  加快推进面向“一带一路”的浙江制造“标准化+”行动,有助于浙江企业制定和主导相关领域国际技术标准。加快面向“一带一路”的“标准化+”行动,有利于中国企业打破欧美发达国家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垄断地位,将浙江制造的技术和成本等比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推动“浙江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标准化+浙江制造”已取得初步成效

  浙江省获批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以来,主动对标世界一流标准,加快标准提档升级,全面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截至2018年6月,浙江发布的344项“浙江制造”标准全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促进了浙江制造的转型升级。面向“一带一路”的浙江制造“标准化+”行动已取得初步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小标准”为数众多,“大标准”影响有待加强。改革开放40年来,数以万计的中小企业在浙江形成了近500个工业产值在5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截至2017年12月,浙江省121个块状产业已制定并实施先进标准,采标企业达5.4万家,带动技改项目近3000项,技改资金投入近120亿元。但浙江省的块状产业多瞄准于某个细分市场或产业的某个细分环节,围绕块状产业制定的标准往往是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等“小标准”,而贯穿整个产业体系、影响范围较大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等“大标准”相对匮乏。

  “优势产业”标准化提升较快,“新兴产业”标准化创建有待加快。2017年以来,围绕“10+1”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浙江开展与国际先进标准比对分析,发布了纺织、服装、皮革、化纤等产业对标报告,实施了标准化重大示范试点项目,探索产业标准提升路径。但这些领域大多是传统优势产业,而浙江省重点产业中的“新产业”,如机器人、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标准创建进程相对滞后。

  国际标准“引进来”成效明显,“走出去”步伐有待加速。浙江省建立了国际、国家标技委对接浙江的产业机制,先后引进和组织了50多家国际、国家标技委与浙江省企业开展对接,打通了先进标准供需渠道,推动企业制定实施先进标准,加快依靠“引进来”推动产业迭代升级。但“浙江标准”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实现标准联通共建尚处于起步阶段。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数量众多,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产品标准及认证体系,“走出去”过程中仍面临市场准入复杂、技术法规多变、检验认证困难等障碍。

  加快浙江制造“标准化+”行动需要新思路新举措

  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加快完善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网络,提升浙江制造的市场占有率与产业集中度。大力推进中小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中小企业参与面向“一带一路”的“标准化+”建设,并对其进行分类指导。依托产业集群、特色产业基地和制造业特色小镇等基础,推动我省传统优势企业参与制定技术标准、应用技术标准、推广技术标准,加快产业迭代升级,形成面向“一带一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标准。

  凸显数字经济优势,主导面向“一带一路”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制定。依托浙江在电子商务、网络设备等数字经济领域优势,整合浙江优势产业技术标准,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标准制定过程,扩大浙江高端制造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重点选择我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优势的产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建一批海外技术标准示范项目或示范工程,推动浙江制造标准的国际化。

  组建技术标准联盟,加快面向“一带一路”的“标准化+”行动。加快整合浙江优势产业标准,形成以龙头企业主导带动面向“一带一路”的技术标准联盟,扩大浙江制造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全面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标准化方面的双多边务实合作和互联互通,推进标准互认,加强浙江标准的推广应用,加快浙江制造标准“走出去”步伐。

  完善面向“一带一路”的浙江制造“标准化+”建设机制。抓住浙江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标准化重大示范试点项目、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契机,构建面向“一带一路”浙江制造“标准化+”建设机制,探索产业标准提升的新路径。坚持以标准互认的深化拓展,促进沿线各国标准体系相互兼容。根据不同产业的状况与优势,大力扶持企业抢占技术标准的制高点。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

标签: 浙江;标准化;制造;浙江省;行动;综合改革试点;技术标准;重要契机;桥头堡;国际标准

Copyright © 1999-2016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