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杂文杂感 正文
    
也说鲁迅文学奖没有杂文
2007年12月18日 00:09:59 来源: 红网   [发表评论]   [进入论坛] 

  日前,从《杂文报》上拜读到陈鲁民写的《“鲁迅奖”没杂文,先生很不爽》,陈先生认为:“鲁迅先生是杂文的祖宗,他一生最钟爱的文体是杂文,他最见水平和思想的还是杂文,离开了杂文,鲁迅就不是鲁迅了”。然而“以鲁迅名义命名的文学奖却没有一部杂文作品,”于是推想“鲁迅先生倘若地下有知,肯定会很不爽的。”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有宾无主”之现象?陈先生认为:“原因其实很简单,某些评奖的相关人对杂文有偏见,认为杂文难进文学殿堂,这也是鲁迅先生早就批驳过的一个观点,而‘偏见比无知离真理更远’。11个评委里又没有一个搞杂文的,既对全国杂文创作的态势不了解,对各地杂文家更基本不知底细。各地作协推荐的作品也先紧着别的文体,杂文能不推荐就不推荐,最后就出现了以杂文大家命名的鲁迅文学奖没有杂文作品的怪现象。”

  陈先生的这些分析或许都对,但笔者还想在此以一己之见狗尾续貂。

  命名与实际是否要完全一致的问题?我不敢狂言谩语或戏称陈先生是少见多怪,而只能说他文人气息太浓,总是萌发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纯洁幻想。殊不知,在咱们这聪明睿智、惯于变通的成人世界里,挂羊头卖狗肉之事纯属司空见惯、见怪不怪。漫说这区区文学之奖项,即便是事关党纪国法、国计民生之大事,也有人敢瞒天过海、偷梁换柱。比如用油漆涂绿荒山搞绿化;百万富翁吃低保;黑老大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巨资运作买全国劳模等等,哪一项不比“以鲁迅名义命名的文学奖却没有一部杂文作品”的事更具有讽刺意义?!

  先生以为他们真的是对“全国杂文创作的态势不了解,对各地杂文家更基本不知底细”吗?非也,他们对杂文创作和杂文作者可说太了解太知底细了,比孔一己对茴香豆的“茴”字几种写法,还要知道得多得多。

  如今文化阵营中,从地方到中央有诸多的学(协)会,一个个都上有头下有脚。但“杂文学会”只到省这一级为止,且都是些无权无势的“下野”之翁分兼闲职,既无全国杂文学会亦无地方杂文组织,以至上京找不到爹娘,下乡生不出儿郎;文联不收编,社联脚不坚,就像是手持“非法武器”的非法组织一样,凭什么去与人家争奖夺牌!哪能和别的什么文学学会并驾齐驱,人家有吃香的单位牵头、在职的高官领衔,要开展什么活动,尽可以足迹遍中华,公款游天涯,写出来的可都是些大散文,字里行间词汇玲珑和谐,结构锦绣安全,主题鲜明正确。君不见各大报端的那些“赋”,斟字酌句,美伦美奂。

  就杂文创作队伍而言,年龄普遍老化。每次召开杂文研讨会,到会者几乎都是些逾花甲、越古稀、近耄耋的布衣闲臣,正如人说的:当年是不敢说真话的有权者,如今是敢说真话的无权人。

  从杂文质量而言,年轻人写的杂文丝毫不比年纪大的人差,但是杂文写得好,乌纱就难保。所以,有人调侃地说:离杂文远点,离官运就近点。为前程计,年轻人就只好墨向往而字远离。

  陈先生说:“鲁迅文学奖缺了杂文奖,不仅会挫伤广大杂文作者的积极性,也会让九泉之下的迅翁不安的。”其实,鲁迅先生生前并没有授意设立什么“鲁迅文学奖”,所以,即便他九泉有知此次“鲁迅文学奖”中没有杂文,也不会像你说的有什么“不爽”。若是他还活着,说不定如今他自己都更弦易辙不写杂文了呢。于是我想,此次“以鲁迅名义命名的文学奖却没有一部杂文作品”,是不是也在“潜规则”之内?并不是什么“杂文创作景不景气的问题”。


浙江潮评论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