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时政点评 正文
    
"新节能减排"彰显中国担当
2009年09月24日 08:51:11 来源: 红网  [进入论坛]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22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携手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重要讲话,提出了中国的具体目标。胡锦涛强调,中国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断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胡锦涛的讲话在与会各国领导人和代表中引起积极反响。胡锦涛讲话结束后,全场热烈鼓掌。(9月23日《中国青年报》)

  近年来,地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有资料显示,从现在起到208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2摄氏度到4摄氏度,有11亿到32亿人的饮用水可能遇到问题,2亿到6亿人将面临饥饿威胁,每年沿海地区2亿到7亿居民可能遭受洪涝灾害……特别是在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更加凸显。此次联合国192个会员国均派代表出席这次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峰会,其中包括90多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表明气候变化已经不是单纯的经济或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牵涉经济、社会、技术甚至是政治方方面面的全球性课题。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在今年6月举行的联合国2009年第二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德国波恩会议上,虽然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宣布了他们减排的中期目标,但与科学界设定的目标——到2020年,各国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25%-40%相比,远达不到预期。特别是作为头号排放国的美国,尽管对全球变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却一直拒绝为本国的温室气体减排制定量化指标,不愿意面对它们是当前气候变化主要责任者的事实。不仅如此,美国等发达国家还千方百计减轻自己的减排责任,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减排义务,让人大跌眼镜。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积极参与相关国际规则的制定,还在国内采取了一系列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实质性贡献。2007年6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出台,成为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中国同时还在实施比美国更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8月12日,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首次把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适应气候变化目标作为各级政府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和规划的重要依据。

  这次,中国依然没有让世界失望。除了阐述中国对待气候问题的一贯立场并介绍为此已做的努力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峰会上还宣布了中国下一步将采取的行动——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更让国际社会振奋的是,胡锦涛主席在讲话中,承诺2020年前削减“碳密度”,也就是降低单位经济产出所耗的二氧化碳量,这被外媒称为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最大亮点。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气候与能源项目组负责人杨爱伦表示,一位中国领导人站在演讲台上宣布要制定一项中期碳密度目标,这将引领中国开始走向低碳的发展模式,具有战略性的历史意义。台湾《联合报》也盛赞,中国向世界亮出“低碳路线图”,“与只有口惠没有实际行动的美国形成鲜明对比”。

  除此以外,新节能减排计划和目标还传承了中国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中的一贯主张——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的“奢侈排放”需要限制,发展中国家的“生存排放”和“发展排放”需要保障。如果发达国家不承担历史责任,不履行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的承诺,全球减排倡议只会是“镜花水月”。

  由是观之,新节能减排计划不仅展示了中国敢于担当的大国形象,也是对联合国在气候问题上希望中国采取主动、有所作为的一个呼应和支持,同时向世界展示了对抗全球变暖的“中国决心”,为全球对抗气候变化的行动注入了一剂“强心剂”。


浙江潮评论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