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潮评论 > 人文新说 正文
    
诺贝尔奖焦虑与武汉大学丑闻
2009年10月13日 16:37:57 来源: 中国青年报  [进入论坛] 

  上周,诺贝尔奖陆续颁发,国人不得不无奈地重演对获取诺奖的集体性焦虑。与此同时,百年学府武汉大学的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而被捕。有网友称:“整个武大都传遍了,真是大快人心!”(《中国青年报》10月12日)

  这两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细究却有某种深刻关联。诺贝尔奖总是与中国本土科学家无缘,这显然不是一句科研投入少、条件装备差和欧美偏见能搪塞过去的,恐怕还得归咎于本土科学家的原始创新能力不够强,而创新能力弱的根子则在于缺乏创新的文化土壤——追求真知的热情、求真务实的作风、坚持不懈的韧劲、宽松自由的环境……

  东邻日本迄今已有16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其中13人出自自然科学领域。韩国只有金大中总统曾获和平奖,因此,韩国教授们自嘲地称其为“13∶0现象”,认真地跟踪研究和分析后发现,在诞生了3位诺奖得主的日本“地方大学”名古屋大学,钻研一个课题达30年之久的教师比比皆是。而较之于名古屋大学教授的埋头“挖深井”,韩国的大学竞争激烈,教授们极少有精力和情趣去做这种长线的、很难取得立竿见影效果的基础研究。

  不赶时髦、潜心研究,这或许只是日本科学家屡获诺奖的原因之一,真经一定还有很多,每一条每一款都值得本土科学界和教育界借鉴和学习。不过归结起来,恐怕离不开文化这个根。

  国内大学的现状难以让人乐观。申请项目、接待评审、归纳结题,科学研究的哪一个环节不充斥着对教授们公关能力、社交能力、人情世故能力的考验?只因为科研项目及其评价大权操控在管理部门手中,或被关系与门户左右,而恰恰缺少具有高度公信力的真正的学术评价。在国内大学,仅仅当教授是不行的,还得身兼一官半职才能如鱼得水左右逢源。流风所及,重要的科研课题往往都被大学官员领衔,各类资源也被掌控在官员手中,以至于出现某高校40多名教授竞聘一个处长的丑闻来。

  官场文化与市场文化在国内大学甚嚣尘上,学术文化反而退避三舍。人人都忙着争项目、发文章、拿奖励,大家都抢着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和上下讨好的表面文章,再不济的干脆干起剽窃造假的勾当。还有多少学者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念学术经?我们的大学又能为潜心学术的学人留下多少不受污染的空间和土壤?

  回到“武大丑闻”上来,为什么学校三、四把手被捕,师生们会觉得“大快人心”而不是“引以为耻”?有教育专家评论说,这说明师生们对其做法早已看不惯却无能为力。这从根本上表明大学领导的选拔、评价与监督,师生大多无权知情、无权参与,这是官场文化对学术组织的最恶性的介入。而个别领导放弃学者操守、教育理想,实在是现实大学管理制度的某种必然,也加速了大学的教育与学术堕落。

  或许我们该把灼热的目光从对诺奖的焦虑和期待上暂时挪开,而去注视一下大学官场文化与市场文化泛滥所导致的学术堕落。只有解决这个根本性问题,我们的大学才能回归正途,诺奖才有可能在不期然间悄然降临。


浙江潮评论



相关评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
浙江潮视点 更多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观潮者:洋快餐,出了问题还屹立不倒?
·给拉"许三多"们下水者来一个"截击"
·“最美妈妈”需要爱的接力
·一位爱心妈妈与一座城市的“对话”
·让乘客盖脏毛毯,航空公司难辞其咎
·官员不剪彩,庆典更精彩
·“财迷哥”之于“啃老族”的镜鉴价值
·走不走都收费的公路太霸道
·伪装的奔驰警车“为了”啥“工作”
浙媒发言更多
·乳业新国标,越来越像“和稀泥”
·雨太大还是水太深
·怎样看刁民
·“绿房子”,千万别再“搭错车”
·街道领导,为何说不得
·假本田真奔驰,假回应真狡辩
·如此祭孔,太功利
·公开“三公”,诸部门还在等什么
·“社会共识”何处寻
·“感谢祖国”的两个逻辑
Copyright © 1999-2015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